此時已經是2026年初了,離華國製造2025的提出已經過去了十年。

華國製造2025是在2015年5月印發的關於華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裡面包含了大量對於製造業創新驅動的構想和藍圖。

華國對2025年寄予了厚望,華國製造、國企央企改革、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等等重要完成的時間節點都是放在2025年。

當然現實和藍圖存在落差。這是很正常的。

我們個人在年初制定的計劃,等到年末回頭看時,能完成十分之一都不錯了。

華國雖然在很多方面實現了趕超,但是想要實現真正的下一代工業智慧化,還是有很大的一段距離要走。

像用資訊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製造業的發展,單純從這個目標來說,現在的行業還談不上深度融合。

資訊化在製造業的應用也只是部分領域,而不是整個製造業。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製造業利潤微薄,特別是低端製造業。利潤微薄就導致你沒有多餘的資源去投入資訊化、智慧化。

因此華國製造2025最後官方層面宣佈實現,只是從gdp和工業產值上進行分析。

比如中端工業產值佔比提升了多少,智慧工業產值提高了多少,工業智慧化實現完成了怎樣的目標。

然後對未來的華國製造2035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這次寶鋼、花為和科創生物三方合作的智慧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華國製造2035的開篇之作。

從地方到燕京,都寄予了厚望。

“好,我期待科創生物的好訊息,短時間想讓你們搬遷總部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科創生物可以從在申海設定研發中心入手,來見識和感受一下申海的營商環境。

希望鄭理能夠多來申海看看,說不定他就喜歡上了申海的風土人情。”

鄭理依然牢牢把持著科創生物的控股權。

當一家企業的創始人還在的時候,即便對方沒有控股權,其他人也幾乎不可能把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從他手裡奪走。

越大的企業越是如此。

上世紀迪士尼的創始人還健在時,即便他手裡沒有迪士尼的控股權,但是他直到去世前都是迪士尼的實際控制人。

華特迪士尼在去世後,迪士尼的其他股東很快把權力從迪士尼家族手裡奪走。

李渺渺笑道:“肯定的,申海擁有華國最多數量的企業。

肯定是因為營商環境良好,才會有如此多的中小企業聚集在申海。

申海市政府為企業打造的營商環境和賺錢效應,我相信絕對是華國頂尖。

有機會我一定勸鄭董多來申海出差。

不過您也懂,鄭理現在身份比較敏感,他不管是出行還是去哪裡都要跟異常事物管理局那邊備案。”

鄭理是華國唯一遊離在國家體系之外的法師。

他和華國異常事物管理局存在著相對浮於表面的合作。

但是這不妨礙異常事物管理局會對鄭理提出一些要求。

“是我唐突了。”

申海方面的領導跟李渺渺聊完後,又分別和寶鋼還有花為的高管聊了幾句後,就離開了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