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網際網路的革命更多的體現在使用者端,也就是C端。

資訊科技在企業層面的應用和個人層面相比,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個人應用的市場遠比企業軟體市場來的龐大。

特別在華國,專注於工業化軟體的公司很少,出名的就更少了。

像ERP、Oracle都是偏基礎層,而不是直接面向工業本身。

因此各國政府認為資訊科技在和工業結合後,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其中德意志率先提出工業4.0。

大致就是希望資訊科技可以促進產業變革,能夠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化水平。

終極目的是實現全自動無人化工廠。

華國同樣推出了自己的工業智慧化戰略,叫華國製造2025。

今年已經是2025年了,官方層面宣佈華國製造2025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實際上在政*策引導下,一批巨頭們將目光投向工業領域。

估值做到上千億米元,佔據阿美利肯快時尚份額接近一半市場份額的shein就是資訊科技和服裝製造業很好的一次結合。

shein可以說是真正將技術和華國的服裝產業實現了深度融合。

阿狸和位元組想複製shein的成功模式都失敗了。

花為作為國內研發投入數一數二的民營企業,很早之前就把目光投向了智慧工業。

鴻蒙系統出來後,更是說鴻蒙不僅僅是個人應用端的系統,它要進軍到更多的領域。

當時花為選的第一個領域就是礦業,希望以煤礦作為切入點,將鴻蒙系統推廣到更多的挖礦型別中去。

他們官方宣稱是希望鴻蒙能成為下一代工業化網際網路的底座。

也就是希望鴻蒙在工業界能成為類似安卓在移動終端的地位。

至於能不能成,從花為推出礦蒙到今天已經過去了四年時間。

單純從煤礦智慧工業的角度來看,花為做的很不錯。

經過這些年的整頓,華國的煤炭企業大多是國企背景。

因此對花為是比較歡迎的,花為尋找的切入點找的很準確。

四年下來,礦蒙系統在國內的煤炭行業發展良好,將自己的一系列技術串聯起來了。

包括5G、人工智慧、網路通訊裝置、感測器等等。

千度、京東這些網際網路大廠的自動駕駛汽車的第一款真正落地產品是自動駕駛卡車。

花為的是無人礦車。

但是僅僅侷限於資源開採這一個行業,是無法滿足花為的野心。

下一代工業化網際網路底座,可不是靠單一個行業可以實現了。

因此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工業VR。

華國是製造業大國,有蓬勃而廣泛的自動化需求。

西方國家的製造業相對高階,他們想搞工業4.0,高階的難度比低端更大。

而他們如果想從低端製造業入手,本土的低端製造業企業又太少。

因此花為可以說是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花為方面的戰略構想是,希望能將工業自動化和工業VR相結合。

比如之前即便是無人化工廠,也是需要有人在工廠裡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