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天文觀測的努力(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著對專案瞭解的逐漸深入,舒斯托夫對宇宙座標系的發明感到無比震撼,將所有星球納入到一個座標系中進行衡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因為星球是在不斷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確定星球某一時間的三維座標是完全能做到的。
或者說引入時間概念,將時間作為第四維,將星球的四維座標確定也是可行的。
但是將星球的通用座標確定下來,這更多的是數學上的難題。
舒斯托夫在跟德里費爾德交流的時候,對方表示相當於是給所有光滑流形找到了一項通用性質。
即每個光滑流形都有被唯一確定的“中心”。
但是對於海伯演算法和海伯常數,他倒是不置可否。
從理論上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實際上這個理論到底是不是真的,藍星目前沒有證偽能力。
就像哥德巴赫猜想,大家找不到反例來證偽它,但是也沒辦法證明它一樣。
只是基於梅林給出的靈魂觀測實驗和意志影響現實實驗,大家預設梅林說的是真的。
而且比如說某顆行星,它本身是沒有智慧生命的,但是同一個行星系的其他星球上的智慧生命將它改造成宜居星球,並且往這顆星球上移民。
那這種星球滿不滿足海伯演算法呢?
這不止是他一個人的感覺,藍星很多科學家對梅林提出來的這一套理論一直有無數的困惑想問梅林。
經過這麼久的研究,各國科研團隊對靈魂有了更多的認識,但是這種認識只是觀測上的。
比如有的狗有靈魂有的狗沒有,同一物種的生物,還能存在靈魂上的差異嗎?
在特定波長的光下靈魂會顯形,為什麼無法在人活著的時候觀測到,以及為什麼人死了靈魂會離體。
靈魂消散在空中是以哪種粒子的形式消散的,對環境會造成什麼影響。
藍星的科學家們別說研究有成果,就連靈魂的研究該以什麼方式入手,該制定什麼樣的對照試驗,想達到什麼目的,他們完全沒有頭緒。
好比給古代人X光,他們只知道怎麼用,卻不知道這裡面蘊含的道理一樣。
橡樹林實驗室裡,19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傑哈已經在這裡工作半年了,但是半年來研究絲毫沒有進展。
他感覺自己知道的並不比半年前的自己知道的多。
靈魂的本質問題沒有得到絲毫突破。
傑哈說道:“我們需要對靈魂進行定性分析,智慧生命死亡之後的靈魂到底是什麼粒子?”
“我們已經透過實驗驗證了不是我們已知的基本粒子。”
“弦論會不會是正確的?自然界的基本單元是閉合弦。閉合弦的不同振動產生不同的基本粒子,靈魂是我們沒能發現的基本粒子?”
威騰也被請到了橡樹林實驗室,才七十歲的威騰思維依然敏捷:
“有可能,但是這些完全是我們的臆想,沒有證據能證明!”
傑哈開玩笑道:“如果能透過靈魂的存在間接證明弦論,那光是憑這個成果就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
“加上M理論,你能拿兩個!”
威騰:“我希望用兩個諾貝爾獎換一個Magic Coin。西蒙斯可沒少在我面前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