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肉體、靈魂與記憶(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後再將胚胎處理。
......
2021年年初,距離發現疫情已經過去一年,疫情絲毫沒有好轉,準確的來說是世界範圍內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
全球範圍內對內啡肽的需求持續增長,此前科創生物對外技術授權時間是五年,即便在授權給其他企業的情況下,內啡肽依然供不應求。
因為α內啡肽降低阿片類藥物成癮性作用而購買內啡肽的數量大幅度上升,加麻大率先宣佈內將內啡肽免費提供給“癮君子”們為降低他們對毒ping的成癮性。
歐羅巴部分國家和澳洲陸續跟進,這導致內啡肽的需求進一步增長。
由於內啡肽需要和促脂蛋白胰蛋白酶肽一起才能發揮降低成癮性的作用,促脂蛋白胰蛋白酶肽的需求也一直在增長。
科創生物的管理層們不想看著市場被其他授權的藥企佔據,因此他們也想擴大內啡肽的生產。
現在姑蘇的生產基地內啡肽年產量約為16000L,比年中翻倍了。
獅城研發中心啟用後,科創生物賬面上的錢像流水一樣花了出去。
科創生物的小股東們都希望科創生物開始下一輪的風投,而科創生物的管理層們希望直接上市。
因為科創生物上市他們才能拿到期權,才能實現財務自由,科創生物C輪風投的話大機率還是不會有專門的期權池給到管理層。
鄭理不想進一步稀釋他在科創生物的股份,如果再進行下一輪的風投,等到企業上市時他的股權大機率會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
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意味著科創生物不再是他的一言堂,如果魔腦遲遲沒有進展,他的日子恐怕沒有現在這麼好過。
“如果我們要上市的話最好是在A股上市,現在的形式去美股上市,未必是好事。”李渺渺說道。
鄭理點頭:“這些事情你們先討論,出方案再跟我彙報。”
科創生物放出要上市的風聲後,各大券商踏破了科創生物的門。
這麼說吧2020年一共有145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這些企業加起來一共募集了2226.22億rmb的資金。
科創生物的估值大概在1200億米元左右,募集資金至少也是720億rmb。
這是因為科創板最少得發行百分之十的股份。
內啡肽在華國上市之後,科創生物一直被譽為華國最大的獨角獸企業,這次上市的目的又是為了擴大內啡肽的生產規模。
這對於券商來說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對於券商的投行部而言做了科創生物這一筆就能夠滿足全年的業績。
有什麼是比年初的時候就完成了全年的營銷更爽的事情呢?
除了中信、中信建投這兩兄弟外,就屬姑蘇本地的東吳證券最為積極。
像這種規模的IPO,小券商一般沒機會,東吳證券仗著自己總部在姑蘇想要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