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理的身體感官對外界的感知逐漸提高,他知道這是意志在復甦的表現。

感官能夠準確將物質世界的種種對映到大腦內屬於法師的基礎素質,藍星之所以在生物醫學上發展緩慢,是因為他們只能藉助工具來觀測微觀世界的細節。

而對於法師來說,他們只需要靠感官就能深入到細胞乃至更加微觀的層面去認識世界。

所以法師聯盟在生物學方面遠超藍星。

距離植入人造魔腦已經過去一個月了,鄭理終於恢復了他的施法能力。

只屬於鄭理的十七層只有部分割槽域是無菌環境,還是有部分割槽域是普通辦公區的。

“光亮術!”

鄭理腦海中透過意志構建這個法術的施法模型,當光憑空出現在他腦海裡的空間座標系指定的位置時,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他默默想到歷時兩年恢復施法能力,在不幸流浪到其他位面的法師裡算是很快的速度了吧。

然後他又施展了一下法師的另一個經典法術,物品傳送。

鄭理手中的玻璃杯穩穩地出現在了距離十米之外的辦公桌上。

由於靈魂、肉體和記憶三者不能做到同時傳送,法師們此前的研究中最多能做到兩者的傳送,比如靈魂和肉體、靈魂和記憶又或是肉體和記憶。

但這三者缺少了肉體還好,畢竟有靈魂和記憶,你還是你。

但是萬一你傳送的目的地沒有肉體,就傳送過去只有靈魂和記憶也存在不了很長時間。

因此法師幾乎是不會進行自身的傳送。

但是物品傳送是很常見的法術,只要知道傳送兩端的位置座標,就能做到穩定傳送。

恢復施法能力後,鄭理終於可以進行下一步了,他知識庫裡很多知識和技術,由於沒有施法能力都無法實現。

目前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生物計算機,此前由於不能施法,生物計算機一直無法實現。

生物計算機和DNA儲存資料的概念,很早就被藍星科學家提出來了。

碳基生命的DNA鏈由A、G、C、T四種鹼基組成,它能透過編碼儲存資料,相當於四進位制的資料結構。

而且DNA作為儲存介質有很多優點,比如DNA能存活的時間很久,遠比磁碟的壽命要更久

我們在今天依然能找到幾千年前滅絕動物的DNA,但是你磁碟裡的資訊能儲存超過百年嗎?哪怕你精心儲存。

DNA的資訊密度也很高,人體一個細胞中的DNA鏈資料儲存量是3GB。

英格蘭的科學家曾經在2012年的時候把739KB的資料編譯到DNA中,其中包括莎士比亞所有的十四行詩。

到了2019年阿美利肯的catalog公司將16G的wiki百科寫入DNA中。

與腦機連線類似,DNA技術屬於一直有新聞,但是沒有落地的商業應用。

因為藍星的DNA儲存技術還有很多限制,資料以無序方式儲存的 DNA 分子上;透過從該 DNA 中讀取資料同樣是隨機的。

我們從磁碟裡讀取或者寫入資料都是根據“索引”進行,而資料不管是寫入DNA還是提取都是無序的。

這是DNA儲存至今無法落地最大的難點。

生物電訊號和電訊號的規模轉化,藍星科學家更是無從下手。

DNA儲存無法實現,生物計算機就更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