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式腦機連線裝置需要將電極植入到人體的大腦皮層裡獲取神經訊號,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因此FDA遲遲不肯放開讓Neuralink進行大規模人體試驗。

人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散發神經訊號,這些訊號透過電機感測器捕捉,但是會有很多“雜音”,讓裝置無法準確識別人腦的真正意圖。

鄭理的辦法是透過濾波演算法和傅立葉變換把主要訊號提煉出來,然後再透過演算法結合眼部神經訊號進行分析,分析出其真正意圖。

Neuralink的辦法是把電極植入到人大腦裡,大腦皮層不夠,我就再深入一點植入到顱骨層。

這種方式對人體的危害巨大。

馬斯克更憤怒了:“為什麼人家的非侵入式腦機連線已經有成果了,你在四年前告訴我非侵入式腦機連線不可能實現?”

“你們花了1.5億米元,結果到目前為止你們只在豬和猴子上實驗成功過?”

Neuralink已經完成了A輪和B輪的融資,其中融資的主要資金來源於馬斯克,一共完成1.58億米元的融資。

霍達克喃喃道:“Synchron也只在動物上完成過實驗,非侵入式的腦機連線方式此前效果不佳,因此業界主流的企業都沒有沿著這條路線進行研究。”

Syncink的對標公司,市場對這兩家公司的估值差不多。

與Neuralink想往消費行業發展不同,Synchron更多的是想致力於神經修復、神經調節和神經診斷三個醫療垂直領域。

馬斯克認真地問道:“為什麼我們去年還是透過薄膜聚合物的探針植入到人的頭皮層,今年我們變成硬幣狀的微型裝置?”

Neuralink2020年的新款產品需要移除人的一小塊頭骨,然後把微型裝置植入進去。

比起2019年的版本要激進很多,霍達克解釋道:“因為去年的薄膜聚合物是柔性材料,植入手術很繁瑣,而且植入失敗率接近百分之十。”

“我們的新型裝置雖然需要把顱骨切下來一小塊,但是手術難度其實是降低了的。”

馬斯克問道:“如果你是客戶你會選擇科創生物的腦機連線產品還是我們的腦機連線產品?”

“和科創生物比,我們毫無優勢。”

霍達克猛地搖頭:“不,我們還有機會!”

“根據資料統計顯示,科創生物的腦機連線在歐美語系的識別率在百分之七十。”

“只要我們知道了他們的技術手段,沿著他們的技術路線,我們率先把歐美語系的識別率做到百分之九十九。”

“成功的將是我們,科創生物佔據華國市場,我們佔據歐美市場,在腦機連線的賽道上,我們還有生存空間。”

科創生物的腦機連線裝置主要在手機行業應用端,Syncink是科創生物在腦機連線領域的直接對手。

馬斯克:“正是由於你們還有機會,所以你還能站在這裡跟我說話。”

“科創生物的技術,我讓spaceX的實驗室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他們在晶片上有突破,他們的晶片能夠將神經訊號的雜音先過濾一遍。”

“然後是演算法,他們提供的標準化API介面,將晶片收集來的訊號再進行了演算法處理後,得到最接近使用者真實意圖的神經訊號。”

“演算法工程師們猜測,科創生物採用了稀疏表示、離散小波變換、傅立葉變換等常用演算法綜合到一起的一種全新的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