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場上想要活下來,敏銳的嗅覺、迅捷的動作、準確的判斷力缺一不可,好的投資專案在簽約前一天都能被人截胡。

更別說像科創生物這種確定性高,前景一片光明的專案,投資人們在看完內啡肽的臨床一期報告後,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搶到這個專案。

程鋼無奈道:“您對科創生物做過調研應該瞭解,鄭董是個一心研究的人,臨床一期試驗報告出來後,雷總來姑蘇考察提出要跟鄭董吃飯。”

“他們吃飯都是在我們公司食堂吃的,吃完後聊了二十分鐘不到就結束了,鄭董繼續去實驗室工作了。”

“鄭董每天在實驗室呆的時間要超過十四個小時,根本沒空去外面吃飯。”

“老闆比下面員工還要勤奮,我是自愧不如。雷總跟鄭董吃完飯後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是:這樣的人不成功誰能成功?”

“第二句話是:最可怕的是比你有天賦的人比你還努力。”

Stephanie感慨道:“你要相信高盛的調研能力,這些都在我們的調查報告裡有寫,我們想投科創生物不僅是衝著內啡肽去的。”

“更重要的是想投鄭理這個人,頂級的科研天才結合無與倫比的努力,再加上他還如此年輕,鄭理至少能支撐起科創生物未來三十年的發展。”

“我十分願意來貴公司吃頓飯和鄭董吃頓飯聊聊看。”

程鋼回答道:“抱歉,之前第一個打電話過來的是IDG的Young,鄭董真的誰也不想見。”

IDG的Young Guo,是申海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的本科,在麻省州立大學拿到的高分子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他是第一個意識到鄭理價值的外界投資人。

在科創生物成立之初,Young就表示希望參與到第一輪風投,只是那時候鄭理和雷君都沒有要增資擴股的意願。

“不過我們後續會進行一個分享會,到時候我們有新的研究成果要公佈,同時會具體聊第二輪投資細節。”

“分享會應該就在這兩天了。”

......

6月姑蘇風和日麗的下午,眾多投資人齊聚科創生物的開放會議室,科創生物只給國內頂級的投資機構發了邀請函。

分享會開始前投資人們已經在語言上進行交鋒了。

“洪波,招銀國際什麼時候也會投生物製藥類公司了?”

“科創生物和你們招銀國際的投資理念恐怕不符吧?”IDG資本的Young和招銀國際的王洪波閒聊時說道。

活躍在華國的風投機構除了IDG資本、紅杉、高盛、摩根這些國外資本外,也有國內一線銀行中、農、工、建、交、招成立的風投部門。

這些銀行普遍在2011年左右紛紛成立自己的風投部門。

王洪波輕笑道:“話可不是這麼說的,招銀曾經領投了康泰生物並且幫助康泰生物成功在創業板上市。我們一向致力於投資國內優秀的創新型企業,和優秀企業共同成長。”

Young心想大家誰不知道誰,在這裝啥呢:“招銀國際這些年投過的生物醫藥企業恐怕只有康泰生物一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