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信長也倒不是沒想到應該先去平安京控制倭國天皇,但他人生地不熟,人手又少,語言還不通,根本無法像在中原一樣直接直搗黃龍。

不過既然已經這樣了,慕容信長也不慌忙,反正解決了倭軍主力,那就不妨再等等。

等倭國敢反抗者跳出來後,再給他們一下狠的。

於是,慕容信長立刻將大軍屯住在了難波京,並根據此地百姓對於難波京的稱呼,正式改名為大坂。

坂者,斜坡也,正適合描述東北高西南低,從內陸到海洋呈斜坡狀的難波京。

在大坂站穩腳跟以後,慕容信長立刻開始鎖拿大坂百姓,營建大坂港口,並將教令發回九州和朝鮮,命令留守的趙普、趙延進等趕緊將人員和物資送到大坂來。

此時,張昭撥給好大兒吐谷渾、諸羌、党項、契丹、漢等族戶口已經基本進入了朝鮮。

收到慕容信長在大坂大獲全勝的訊息之後,趙普立刻上報給不放心外孫基業,留在漢城沒走的曹元忠。

嗯,這位慕容信長的好外公,張聖人的好岳父兼好表哥的腦袋夠大,可以說在歷次叛亂中久經考驗,再大的黑鍋他都能頂的起。

於是由曹元忠決斷,趙匡胤從到朝鮮的諸族人中,再次徵發了三千人,加上留守的一部分橫海鎮水手共五千人,立刻帶著五萬石糧食,百艘船隻,出發前往大坂。

在趙匡胤出發之前,曹元忠又趕緊起身,乘快船前往登州,請求魯王錢弘俶再從吳越之地發船五十艘,載糧三萬石以及各類後勤輜重前往大坂。

可以說,為了他最愛的大外孫子,曹元忠也豁出去了,連避嫌都不考慮了。

同時,趙延進在大宰府,命令靜海鎮郎將姚彥洪,立刻率四千靜海鎮水軍並糧食兩萬石,也立刻啟程前往大坂。

而既然定下了以靜制動的方案,慕容信長就開始安心經營大坂以及相鄰的神戶、和歌山以及淡路島。

六月二十三,修整完畢,士兵戰馬基本已經適應倭國水土的慕容信長,命王景率步騎一萬五千前去攻打平安京。

結果不出慕容信長所料,倭國早就放棄了平安京,王景兵至,還沒開始攻城,平安京內就燃起大火。

倭人自己點燃了平安京的宮室,大火隨後蔓延到了居民區,烈焰映天,一連燒了十餘日,倭人費盡心力建立起來的平安京大部城區都被付之一炬。

慕容信長大為憤恨,他知道這是倭人不願意把平安京留給他,也是在表達拼死抵抗的決心。

之後,興建的更早,更難以攻陷的平城京才是最後決戰的地方。

六月二十七,平安京的大火還在燃燒的時候,王景按慕容信長的指令,率軍轉而進攻平城京。

這當然是試探性的,真要大舉進攻,肯定是全軍壓上。

所以王景所要打成的目標,只是讓倭人把神經繃到最緊,讓他們把所有的力量都調動出來。

果然,面對到來的王景萬餘步騎,已經火速就任平寇大將軍橘遠保,從兩京中抽調出來了數千精兵,並且徵召了大量的郞從和所謂的義士,村上天皇也給予了他們比以往更大的權力和更高的地位。

王景見平城京廣大,他勢必不能包圍,於是開始奪取平城京偏東北土山上的興福寺作為制高點,順便試探一下這裡是不是平城京的防禦痛點。

結果一試,就試出來了。

興福寺在奈良時代是日本的文化中心,最興盛時期據說有僧兵數萬,天皇家也要仰仗。

桓武天皇搬到平安京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擺脫興福寺、東大寺等大型寺廟的鉗制。

不過即便在平安時代興福寺受到了削弱,但仍然是倭國有數的大型寺廟。

王景這一試,不但試探出了興福寺地理位置關鍵,是打破平城京的合適地點,還試探出了倭國佛門的態度。

果然不信者還可以拯救,但異端必須死,倭國佛門對來搶飯碗的六法宗非常警惕。

王景率軍攻興福寺,結果所有的倭國寺廟僧兵都來救援,橘遠保也派數千武士走城牆根前來支援。

王景使出五分力攻打了數日,確實打不進去,於是乾脆選擇暫時撤退。

這一下,倭國上下極為振奮,頓時把橘遠保當做了救星,發到各郡國的勤王令,也更加的信心十足。

七月二十,也就是大坂之戰一個多月以後。

北陸道的越前、越後、加賀、越中、能登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