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大馬士革的阿里屈服了,他將統治埃及的哈里發阿齊茲迎進了奧瑪亞天方寺,看來是鐵了心要與咱們作對到底了。”

安蘇勃然大怒,“阿里這廝好不識趣,吾數次去使,擔保他全家富貴其置之不理,反而將大馬士革交於豺狼之手,看他日後如何收場!”

不過與安蘇勃然大怒不同,由大皇帝欽點到波斯王國來豐富履歷、增加見識的波斯國相寇準,卻大笑了起來。

安蘇當然知道他的這位國相不同尋常,這可是皇帝最看重的年輕一代大才,到他這裡鍍金完畢之後,回國起碼就是參知政事起步,未來是能成為尚書令的存在。

因此他見寇準大笑也不惱怒,反而笑呵呵的用完全沒口音的河洛話問道:“平仲何故大笑,難不成這還是好事一樁?”

寇準看著身邊不遠處興奮不已的衛國公主張鳶,笑著對安蘇說道:“看來公主已經明白了,不如由公主殿下告知駙馬吧。”

衛國公主張鳶,原名張祺苑,乃是張鉊第十六女,耶律阿不裡所生,少時就不愛紅裝愛武裝,弓馬嫻熟還能使得槍劍,如同男子一般。

及至成長,喜好風評天下事,結交來京的少年英雄、寒門豪傑,並幫助他們一展才學,因此在神都聲望卓著,很有昔年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的風範。

其與母親耶律阿不裡所辦的恩遠商行和恩遠錢莊會,是張周境內第三大專門為夏君夷民提供融資的大型商業集團。

可以說,張鳶依託母親耶律阿不裡,小小年紀展露出了極強的政治野心和靈活的政治手腕。

乾元十八年,公元977年,波斯大王安蘇第五次向張鉊請婚,希望能娶一位公主。

張鉊本來不想女兒遠嫁,但實在是不好推脫了。

因為為了娶一位大朝公主,安蘇整整二十七歲了還未成婚,也未有子嗣誕下,就是在等張鉊的恩賜。

每年在張鉊生辰和上元節必定都會派至親為使,萬里回來朝見並獻上大量財寶,比張鉊的兒子們都跑得勤。

此心赤誠,就連神都的百姓也覺得很夠意思了。

加上在極西之地,張周也離不開安蘇和他的大朝大寶大波斯王國,於是張鉊就在上元節的家宴上宣佈,要在十四個正直年齡的女兒中選一位,遠嫁到天眷城去。

時諸公主皆有懼色,唯有張祺苑站出來,願意遠嫁,願為父親分憂,為大周穩住這極西之地的白手套和好打手。

張鉊大喜,當即封張祺苑為衛國公主,並賜名鳶。

鳶就是老鷹,可見我張聖人雖然人老了,但腦子還是很清醒的,知道自己這個女兒是個什麼性格。

耶律阿不裡生的嘛,沒點政治野心都不正常,要知道這位小野貓在原本歷史上可是前後三次造他哥哥耶律阮反的,政治野心大的嚇人。

乾元二十年,公元979年,衛國公主張鳶帶著大量嫁妝。

包括兩千套鐵甲、三千五百套皮甲、河西龍馬、天馬四千匹,弩兩千張、各色弓六千張,刀槍劍戟一萬把。

張鉊賜的衛國公主儀衛一千人,張鳶憑藉昔日名聲自己從民間招募的勳臣庶子、河隴健兒、草原遊騎、中土遊俠豪傑六千人,騾馬橐駝數萬匹,浩浩蕩蕩的嫁到了波斯王國。

衛國公主西嫁,對於整個極西、大食兩個地區都是有極大意義的。

波斯大王安蘇自此真正進入了張氏皇族之中,波斯王國也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諸夏之國之一了。

同時,在張鉊和耶律阿不裡的支援下,衛國公主張鳶帶來的嫁妝可以說極為豐厚,甚至比某些皇子就藩還要豐厚。

她的到來,極大的增強了波斯王國的實力,所以才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大馬士革圍城戰。

不然的話,在第一次大馬士革之戰被擊退之後,波斯王國實際上就沒有了繼續進攻的能力了。

這也是安蘇以國王之尊,卻更喜歡別人稱呼他為駙馬的原因。

張鳶揮手讓周圍的侍女和侍衛走遠之後,才笑著拉安蘇到一處涼亭坐下,兩人雖然相差了十二歲,但感情極好。

因為他們有相同的志向與野心,能在靈魂上產生頻率一致的共鳴,安蘇甚至在張鳶到後,立刻就遣散了所有侍妾,將整個後宮處置權全部交給了張鳶。

“大王,您知道咱們三次圍大馬士革卻總是打不下來,是什麼原因嗎?”

張鳶輕聲問道,不過沒等安蘇回答,馬上就自己說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