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好大兒有大智慧(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實際上就是曹三娘子一定要到朝日來呆幾年的最重要原因,她要來幫助慕容信長驅動朝廷之臣。
陳承昭過來之後,直接指著地圖上的大河利根川對慕容信長說道:“大王,臣花了兩年時間走訪,已然確定了下一個治理方案。
大王請看此處,利根川與鬼怒川之間只有一座小丘陵和長約十餘里的峽谷,若是能鑿通此處,讓利根川之水走鬼怒川河道自東入海,那麼就完全可以解除利根川對下游近海地區的洪災威脅。
到時候,這一片海灣處,至少可以開拓出千萬畝良田,養育百萬民,此乃燕國萬世之基也!”
陳承昭所說治理方案,就是歷史上德川幕府治理關東平原的大殺招。
透過開鑿人工運河讓利根川借鬼怒川的河道走東邊流入太平洋,使得本來深受利根川洪水災害的下游,變成了水網密集的千里沃野。
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鬼怒川下游的丘陵被淹沒一些無關緊要的林地而已。
慕容信長正為該怎麼解決利根川的洪澇而頭疼,此刻看到陳承昭的設計,頓時茅塞頓開,他激動的抓住陳承昭的手就要下拜。
“陳公此策巧奪天工,當受某家一拜!”
陳承昭哪敢讓慕容信長下拜,趕緊自己先下拜,連稱折煞。
慕容信長則順勢站起來,但真心實意的說道:“吾知陳公志在中樞以安萬民,是以不敢以區區邊荒藩國司職挽留。
但求陳公留一支後人在這關東,吾願以三千戶民,君子之爵相酬。”
陳承昭大為感動,他知道這關東之地將來會是燕王直轄之地,本來是不準備封任何一個封臣的。
但今日為了酬謝他,燕王殿下願意破例封君子於此,確實是十分重的厚禮了。
當即,陳承昭喚來一直跟著他的三子上前來,命其對慕容信長行叩首大禮。
“大王,臣三子聰慧,雖無上陣殺敵之豪勇,但平素最愛山川地形,堪輿地理皆有精通,就讓他留在關東為大王效犬馬之勞吧。”
慕容信長大為滿意,他之所以願意在這關東平原封個君子出去,一是為了讓陳承昭更加盡心盡力。
二來,這種水利工程肯定是需要維護的,陳承昭此次帶來的兩個兒子都精通這個,留一個在此當封臣,日後也好進行維護和拓展。
當然,慕容信長也知道母親曹三娘子,要讓他把石見銀礦的事情報上去是為什麼了。
這個工程說起來輕鬆,但治理起來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光是那個十幾公里的丘陵開鑿就不容易。
以目前燕國的家底,自己應付還是有些困難的。
且這種徵調十幾萬人規模的大工程,很可能會造成國內不穩,畢竟慕容信長還沒有統治幾年,下面的倭人也不是個個服氣。
但要是現在把石見銀礦的事情報上去,以朝廷如今這麼缺銀的局面,大機率朝廷會派遣官吏和軍隊過來。
來淘金的中原百姓,至少也是數萬人以上,客觀上能起到不錯的震懾效果。
而這麼大的銀礦被發現,作為地主的燕藩國用銀礦分成來抵押的話,至少可以獲得三四十萬貫的貸款。
不!要是還願意把這些貸款換成物資從中原採買的話,六七十萬貫都可以獲得。
這樣一來,修建利根川到鬼怒川運河的錢就有了。
同時,能漂洋過海來淘金的人肯定不會是什麼善茬,哪怕看起來老實,那骨子裡也是老實狠人那種型別的。
有這幾萬人在石見府,倭人有什麼異動,慕容信長一個招呼,就是幾萬彪悍軍隊也能招攬起來,足以剿滅任何的叛亂。
“阿母,朝廷那邊要不還是你寫信去吧,反正朝廷最重要的並不是石見銀礦能產出多少白銀。”
慕容信長的言下之意呢,這石見銀礦的稅費肯定是朝廷和燕藩國來分享的,雖然拿大頭的絕對是朝廷,但能為燕藩國多爭取點,還是要儘量爭一爭。
因為就如同他所說,石見銀礦儲量雖然大,但目前火藥爆炸力和道路交通這兩個方面還有不足。
因此每年能預見的開採量,也就是一百五十到兩百萬貫上下。
以大周朝廷的體量,一年就算兩百萬貫全部拿到手,也就那麼一回事。
所以石見銀礦對朝廷最重要的作用,還是它這多達上億貫的白銀儲存量,可以為朝廷發行銀票和值三錢、值五錢提供充足的底氣和保障。
同時,藉著石見銀礦的東風,大力推進航海、火藥、爆破等技術發展,以及將朝日、蓬萊兩省徹底拉進中原經濟圈,也是張聖人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