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大勢已去(第2/4頁)
章節報錯
於是不顧人數與守軍相當的劣勢,直接發起對利州的猛攻,希望能在孟蜀援軍到達之前,攻陷利州。
不過張虔釗畢竟也是出自代北河東的名將,他手下的蜀軍拉出去打肯定是打不過周軍,但守城還是可以的。
高懷德狂攻十餘日,連續攻克大小漫天寨這樣的天險,最後逼近利州州城,還成功將利州東城矮牆炸塌。
但張虔釗指揮民夫和百姓搶修,又在一夜之間修築了兩道土牆。
利州百姓生怕周軍入城後屠城,也拼死抵抗,高懷德親自上陣,最終還是被趕了出來。
轉機在四月二十七到來,伐蜀行營都總管、蔡國公陰正奇命爾朱景為行營留後鎮守興元府,自己則親率各部兩萬五千大軍並民夫數萬,自興元府走金牛道入蜀。
由於興元府的蜀軍已經崩潰,利州的張虔釗也無力救援,陰正奇領大軍,幾乎沒費吹灰之力就攻陷了金牛道上的天險陽平關,與高懷德會師利州城下。
陰正奇一到,本來被利州張虔釗磨的有點煩躁不已的周軍,頓時士氣大振,蜀軍則上下喪膽。
陰正奇陰鷂子身為紹明皇帝的嫡親表兄,是皇帝微末時就跟隨的老人。
在張周大將名臣的排序中,陰正奇是僅次於閻晉的第二人,還娶了沙州曹家二房的嫡女,身份相當尊貴。
在張周,陰正奇出則掌握地方,入則點檢禁軍,兩次督軍關中,兩次任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
在他面前,不管是高娥娘兄長高懷德這樣的新一代驍銳。還是張昭忠、章全這樣的皇帝心腹,都不敢恃寵而驕。
人的名樹的影,你要說陰正奇的指揮能力強過馬昭遠、爾朱景等人,哪還真不一定,論武力值他肯定趕不上高懷德、章成等人。
但是隻要他到了,兵將們就彷彿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堅實的後盾一般。
很多時候這種大將,根本不需要具體指揮,他只要出現,那就代表著軍心和士氣。
陰正奇的到來給張虔釗和利州城內蜀軍的壓力,是極大的。
而陰正奇行事,那也是很講究,他先命張虔釗的舊日相識,老工具人左金吾衛大將軍安叔千前往勸降。
安叔千與張虔釗,昔年同在後唐莊宗麾下為驍騎,關係非常好。
安叔千拿著陰正奇的勸降書對張虔釗說道:“公因忠忱,去國歸蜀。今紹明聖人厚待代北、河東之人,與武皇帝無二,何不早日歸降?”
張虔釗今年已經六十六歲,鬚髮皆白,離開故鄉也已經二十多年,不可不能不想念,但他看著安叔千長嘆三聲,還是沒去接這份勸降書,而是看著安叔千說道。
“我本武夫,受武皇帝與莊廟、明廟三代帝王厚恩,因不忿王二十三(李從珂)叛逆而歸蜀。窮途末路之時,得孟氏以國士待我,今豈能相背!”
說罷,張虔釗命人將安叔千送出去,隨後召集眾將說道:“我等食孟氏俸祿,有守土之責。
今中原兵至,隨意屈膝則有負恩義,也使彼輩看輕,不如血戰報效,若還是不能守,諸君也算盡力。”
張虔釗這人怎麼說呢,能力只能勉強算中上,還有代北、河東一系武人,或者說天下武人的通病喜好財貨。
但另一方面又為人公允,能使士兵效命。
昭武軍眾將聽張虔釗這麼說,都表示贊同,副使毛元威甚至說道。
“聽聞紹明天子獎勵忠義,喜好忠忱之將,假使我等早早屈膝,就算能留得性命,前途何在?
若是力戰後再歸降,當使周天子另眼相看,哪怕戰死,也能如侯益那般福澤後人。”
好吧!張聖人要是知道昭武軍這些牙將的想法,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
他這是算間接幫孟昶養了一些忠臣嗎?
陰正奇招降的流程走完,既然張虔釗不降,他也不多話了。
如今他麾下算上民夫,也有十幾萬人了,雖然有繳獲的幾十萬石糧食供應,也不宜頓兵利州太久,要知道後面還有劍閣天險還要攻打呢。
既然此前高懷德已經炸塌了東城一截城牆,陰正奇就選擇此地為突破口。
他先命衛所軍長安三衛、天水衛、襄陽衛等進攻。
第二日則讓雄武、昌國、昭義等鎮禁軍猛攻。
同時陰正奇派焦繼勳與王通訊各帶二百人,繞小路翻山越嶺,出其不意拿下了利州的後門葭萌關,徹底鎖死了利州昭武軍的退路。
仗打到這裡,利州的昭武軍就其實想投降了,但是陰正奇可不會如他們的願,想打就打,想投降就投降,哪有那麼好的事?
第三日,陰正奇命張昭忠、李存惠這樣的悍將,帶憾山都和諸衛親軍猛攻。
蜀軍吃不住攻擊力度的突然加大,加上已經沒了退路,戰鬥不過半個時辰就全線崩潰,被殺傷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