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舊日遺留與新的時代(第2/2頁)
章節報錯
康三郎也對著周圍百十位本家團團一揖,「各位族親,康三郎不說多的,只要某家積功上去了,日後誰家出了健勇的後生,某也會像今日這樣把他推上去,壯大我康家。」
聽到耆老和康三郎父子都這麼表態了,族親們也紛紛點頭應承,齊齊的一叉手,老人小孩,丁壯健婦們都看著康三郎。
「願隨三郎一起殺敵,康家的前途,就拜託三郎了!」
吼叫聲中,族長帶著老弱婦孺開始往山上的寺廟中跑去,那裡勉強可以堅守躲避盜賊。
其餘人則浩浩蕩蕩的跟在康三郎馬後,一起往沿河堡殺去。
而且不止康家堡這一處,整個沿河堡所轄鄉里,不斷有丁壯聚集了起來。
這就是均田的好處,人人又恆產,人人有向上立功的心思。
除了他們以外,凡是看到了狼煙的各個巡檢司,也立刻都開始了調集丁壯和兵丁。
沿河堡,鮮血染紅了堡牆,來進攻的人,正是趙在禮和劉繼勳這兩原後晉河北節度使,招攬起來的三四百人。
其中一半是兩人控制的部曲,另一半是他們四處招攬的銀槍效節都留存。
當年張鉊與劉知遠在河北決戰之前,大量的魏州牙兵也就是銀槍效節都的餘脈,選擇了跟隨劉知遠。
當時雖然劉知遠看著要勢弱一些,但劉知遠遵循的是二百年以來約定俗成的玩法,張鉊則是挑明車馬,要終結武夫割據局面的。
所以很多兇心性難改的牙兵,都選擇了投靠劉知遠。
等到劉知遠在邢州戰敗,這些人很多都跑到山上躲起來,本來已經窮途末路了。
但後來張鉊為了儘快恢復河北之地的生產生活,選擇了打破塢堡釋放人口,釋放被豪族控制的奴僕,又招撫躲到山林和沼澤中的百姓出來耕種均田。
這種數十萬人口的大解放中,朝廷實在沒有那麼多合格的官員來逐一清查,這些人也就藉機隱藏了起來,直到現在被趙在禮等招募。
這些昔日河北牙兵的遺存,戰鬥力還是很高的,魏博牙兵啊!大唐亂了多少年,他們就兇猛了多少年,甚至是能決定梁晉大戰的結局。
雖然現在奄奄一息,但也不是這沿河堡一百多人能抵擋的,堡中能打的不會超過二十人,特別是這種小規模戰鬥,銀槍都更為擅長。
可是一打起來,形勢就開始變化,因為趙在禮等沒順利拿下沿河堡,其實已經失敗了。
他們的策略,是趁亂渡過黃河後,燒燬白馬渡的浮橋,再南下到宋州一帶響應北上的徐州武寧軍。
從滑州到宋州商丘府,足足有上千裡之多,這就要求他們鬧出的聲勢不能太大。
特別是燒燬白馬渡浮橋這個事情,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一旦有人警覺,就不好燒了。
是以這個計劃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悄無聲息拿下沿河堡,然後用沿河堡巡檢司的名義,去騙白馬渡浮橋頭的那一個隊的滑州中衛衛所軍。
但是現在,狼煙已經燃起來了,過不了多久,滑州中衛和附近的幾個巡檢司,立刻就會有兵趕來。
因此這些人攻打沿河堡時,還要時刻注意各處動靜,又被提前陰死了好幾人,士氣低迷的不行。
而沿河堡一方,張巡檢是龍舌沙州本家,哪怕被剁為肉泥也不會膽怯。
其餘的長征健勇,就這些明裡暗裡的福利,就可以買他們的命,不!應該可以說能買他們全家的命了。
因此,一邊三心二意,心驚膽戰,一邊是拼死抵抗,雙方在一開始,士氣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張巡檢的橫刀已經變成鋸齒樣,兩臂膀痠疼也已經拉不動弓,身上的扎甲插滿了箭桿,整個人如同刺蝟一般。
算個老瞎子在內九個長征健勇已經陣亡了六人,剩下的也是個個帶傷。
上百番上義從,起碼也沒了二三十人,還在張巡檢身邊的,不會超過五十人,剩餘的則不知道是跑了,還是被壓制到了其他地方。
但他們人雖然少,但是守著狼煙臺,意志堅定,哪怕是憑著本能在反抗,但也沒有一個人退縮。
趙在禮本就不是一個性情堅毅之輩,加之年齡又大,已經六十八歲了,戰鬥拖得越久,他就越慌。
眼見他們三四百人猛攻了沿河堡這麼個巡檢司堡,半個時辰都攻不下來,頓時心裡就有了退卻之意。
他甚至還想投降輸一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