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你們都是忠臣啊(第2/4頁)
章節報錯
晉陽南門,迎恩門,劉知遠正妻李三娘、兒子劉承佑跪在最前面,河東的大小官員跪在最後面。
其中還未滿十六歲的劉承佑光著上身牽著一頭肥羊,做肉袒牽羊狀,在城門洞子外瑟瑟發抖,冷到是不冷,應該是害怕的。
張昭一到,劉承佑更加恐懼,竟然像得了瘧疾一樣打起了擺子,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李三娘悲苦以極,只能代替兒子膝行兩步,叩首在地上,悽聲說道。
“臣,前晉北平王劉知遠妻李氏並次子劉承佑跪迎陛下聖駕,今奉上河東十二州圖冊,還請聖人寬宥。”
廣義上的河東,大約等於現在山西省的絕大部分。
但實際上,一般說的河東,是狹義上的河東,即太原這一府及其下轄的晉陽、太谷、祁、文水、榆次、盂、壽陽、樂平、廣陽、清源、交城、陽曲這十二州縣。
張昭隨手翻開看了看,河東十二州縣,尚存戶九萬七千三百餘,賬面上人口一十九萬五千餘,不由得眉頭一皺。
這個資料,遠低於唐朝鼎盛時期的二十八萬戶,當然也高於北漢滅亡時期的三萬五千二百戶。
而且這個實際人口肯定比戶冊上的多,因為這個戶冊上,一戶竟然只有兩口多一點人,這肯定是不正常的。
如果按四到五口一戶的正常情況來看,也還有四十多萬人口啊!
好傢伙,河北這麼大的地方,不算幽、易、莫、瀛、薊、檀六州,已經被契丹和災害禍害的只剩下了二百餘萬人。
但是在河東,僅僅河東這十二州縣,都還有五十幾萬人。那整個大河東,怕不得有一百萬上下。
看來自己還是佔了年齡上的便宜,這要是劉知遠年齡跟他差不多,鹿死誰手,那還真有的打!
李三娘其實還挺有幾分徐娘半老的風韻,年齡也不大,剛好與張昭同歲,但張昭對她卻沒有興趣。
也不叫沒有興趣,怎麼說呢,劉知遠也算是個豪傑,不是孟昶、李璟那樣的花花公子,沒必要侮辱他。
再說,李三娘雖有風韻,但是跟花蕊夫人這種十八九歲的極品,那也差得太遠了。
因此張昭只是淡淡一點頭,把手一揮,“起來吧!劉知遠雖然不識天時,至生狂妄之心,但罪不在你們母子身上。
念及劉知遠與河東軍民昔年抗擊契丹有功,爾母子二人去洛陽居住,封劉承佑為順義侯,賜宅院一座,年給俸祿二百貫,好好奉養母親吧!”
李三娘聞言大喜,張昭這種表態,肯定就是不會為難他們母子,當即再次叩首泣不成聲。
被嚇得傻乎乎的劉承佑此時也才回過神來,對著張昭叩首不停,連呼:“謝聖人不殺之恩。”
張昭沒有去住劉知遠在河東節度署衙中的北平大王府,而是直接住進了被稱為唐皇宮的晉陽宮。
當年李淵就是在這裡,被次子李世民慫恿由此南下定鼎中原,開啟唐朝三百年天下的。
當然這已經不是李淵時期的隋朝晉陽宮了,原本的晉陽宮早已破敗,現在這個看起來還挺適合居住的晉陽宮,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重修的。
張昭一見晉陽宮,就十分喜歡,富麗堂皇,大氣磅礴,還居於天龍山脈尾端,西南就是著名的天龍山石窟。
這天龍山石窟,雖然也後世名聲不顯,但那是因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遭到了列強文物強盜的毀滅性掠奪,後來天龍寺又被大火焚燬,石窟基本被譭棄。
但是現在,經過北齊高歡、高洋父子一直到隋煬帝楊廣的開鑿,天龍山石窟比敦煌莫高窟更美麗,與洛陽的龍門石窟齊名。
區別於此時,也就是唐代雕塑風格嚴謹、精湛,龍門石窟則以逼真,形象寫實,充滿生活氣息著稱,更易讓人心生祥和之意。
入了城,當然要大宴功臣,張昭看著遠處的天龍山石窟和天龍寺,張昭對身邊的李昉說道。
“此地風光豪邁,氣候涼爽,天龍寺莊嚴秀麗,正是避暑的好地方。
速速遣人送信至東京,請兩位皇太后,貴妃,金國大王與魏國大長公主往晉陽一行。”
張昭心裡還是對晉陽有些忌憚,因此想了想,乾脆把母親和孩子們弄到晉陽來住一段時間,加強一下張周皇室和晉陽百姓的聯絡。
想了想,張昭還覺得不夠,喊住了正要去擬旨的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