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張軍使的怨種們(第1/2頁)
章節報錯
琵琶山洪池嶺,在後世被稱為烏梢嶺,此山脈高大寬廣,綿延數十里,是隴中高原與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線。
洪池嶺以南氣候高冷溼潤,以北要乾旱許多,西漢冠軍侯霍去病曾於此地築城, 後來更是成了漢代長城的一部分。
範質隨著賈言昌登上了洪池嶺高處雷公山,放眼望去,烏鞘嶺如同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頭西尾東,西高東低,披雲裹霧,蜿蜒曲折, 山脈起伏,溝壑縱橫。
時值深冬, 各處大雪茫茫一片,有大河盤旋糾纏于山腳,愈發顯得此山神秘莫測。
範質等人牽著騾馬,在一處土牆下躲避風雪,看著已經殘破的先漢城牆,範質感慨萬分。
“此洪池嶺,素來是隴中要塞,兵家必爭之地,若要從河西進入隴右非走此道不可。
昔年大唐強盛之時,曾在此築一小城, 駐紮兵士數百, 便能控扼兩地,可如今, 這麼重要的關隘,竟然如此殘破, 無人守禦, 實乃可嘆!”
範質所嘆息的,無非是中原朝廷勢力衰弱, 以至於河西、隴右都成野蠻之地,昔日國家關鍵之地,早已隱沒山中無人所知。
賈言昌則不以為意,像他這樣的不知多少代歸義軍漢兒後裔,自懂事起,就從未見過中原朝廷如何強盛,大唐榮光也只是在祖輩口中聽說,並未親眼見到,對比沒有多少的感同身受。
而且若說河西隴右殘破,賈言昌覺得的中原朝廷也相差不大,不過是氣候溫和,降水頗豐,物產富饒,能多養得幾個人而已。
東都洛陽除了皇城紫微宮臨近幾個坊市以外,很多地方甚至還不如敦煌城打理得井井有條。
雖然聽人說南吳、錢越之地,似乎要比中原更為安穩,但賈延昌從未去過, 無法比較。
不過心裡吐槽歸吐槽, 賈言昌肯定不能當著範質的面來說這些, 於是拱了拱手, 順著範質的話頭往下說。
“朝廷自大曆年間丟失河西隴右以來,終未能收復此地,哪怕其後吐蕃內亂,天兵仍未西進,在下覺得人為萬物之靈,若是沒有了人,再是軍事重鎮。也不過如此。”
範質默然無語,沒有繼續說話,因為他可以說是無話可說,朝廷棄隴右,河西不顧之後,就如同賈言昌所言,天下要衝,沒有了人又算得什麼?
“天使,我等現今只要翻過洪池嶺,就到到涼州地界了,涼州嗢末比之蘭州嗢末,更加驍勇彪悍。
不如我等下山之後先在山腳等候一二,且讓隨行騎士前去涼州報信,請軍使撥大軍前來迎接。”
範質聽賈言昌這麼說,心裡頓時就打了突,蘭州嗢末給他留下的印象就已經十分彪悍了。
他們所行之路,不過百十里,至少遇到了七八次真刀真槍,前來劫掠他們的嗢末賊匪。
若是這涼州嗢末比蘭州嗢末更難以對付,不知道又是一副怎麼樣的場景?
。。。。
洪池嶺下有個烏城守捉城,這就是西營河趙鎮將家祖先起家的地方
因為有了趙鎮將這層關係在這,烏城守捉城對比起其他大唐在河西隴右建立的軍城,命運要好了許多,至少土牆還在,城內也有數百居民。
賈言昌是八月末就啟程往東都洛陽請封去了的,範質當然也就更不知道涼州發生的事情,他們都還把這裡當成以前嗢末六部控制時期的情況。
當年嗢末六部控制這裡的時候,那是一言不合就要劫掠,管你是歸義軍還是甘州回鶻的使節,都一視同仁照搶不誤。
是以幾人還沒下山,從半山腰就遠遠望見烏城守捉外聚攏著一彪軍馬,頓時就麻了。
賈言昌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怎麼回事?嗢末人劫掠過往使節,一般不都是碰到了才開搶嗎?怎麼還玩起了守株待兔?
烏城守捉內被認為是守株待兔的三百騎兵,完全可是稱得上是歸義軍中的怨種騎兵大隊。
都頭是矮壯個頭滿臉喪氣的王通訊,這傢伙歷來在歸義軍中就是不安分的角色。
當年隨張昭西行的時候,作戰倒是悍不畏死又武藝超群,時常與張昭一起斬將奪旗,不過此人的壞毛病,出他武藝多得多。
張昭的勐將中,馬鷂子屬於沒眼力勁,定力也不行,容易被人帶著幹壞事,頓珠是腦子有點直,所以經常顯得有些傻乎乎的。
蠻熊是看著傻,但實際上非常精明,不過呢,他估計是精力太旺盛了點,總是在女人方面管不住自己,餉銀和賞賜基本都花在美人肚皮上了。
以至於成了歸義軍中著名的欠債大戶,張昭都給他兜底好幾次了,但總是改不了。
王通訊那就厲害了,他跟馬鷂子一樣沒眼力勁,有時候上頭了比頓珠還軸,吃喝嫖賭完全向蠻熊看齊,兩人是缺錢組的哼哈二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