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耶律倍與耶律阮(第1/2頁)
章節報錯
936年四月,歸義軍議定,由衙前內度支大使,節度衙前押衙賈言昌為正使,河西都僧統龍辯為副使,組成七十多人的貢馬使團,自敦煌出使朝廷。
此次出使說是貢馬, 但最大的任務就是為曹元忠求檢校司徒、瓜沙二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兼沙州刺史,以及為張昭求充歸義軍使職務。
為了不使朝廷生疑,張昭還特意從他的三代汗血寶馬中抽出了五匹品相很高的,作為貢物上貢給皇帝。
不過張昭估計,後唐末帝李從珂大機率是享受不到這幾匹寶馬了。
因為就在張昭發出貢馬使團的同時,李從珂正式下旨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企圖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權。
石敬瑭當然拒絕調任, 更是直接上表指責李從珂即位非法,應立即將皇位讓給許王李叢益, 正式拉開了反叛的序幕。
八個月後的十二月,李從珂就帶著母親曹太后、妻子劉皇后與太子李重美一起自焚於玄武樓。
所以張昭才捨得名馬與珍寶以求冊封,要是去慢了,這兩職位就是由石敬瑭冊封的。
特別是歸義軍使這個職位,只能由後唐冊封,後唐也是唐嘛,要是石敬瑭這種兒皇帝冊封的,還談什麼歸義?
同時這還有個好處,就是能幫助張昭在有了歸義軍使職位的同時,得到河西節度使的官職。
假如不是中原有變, 張昭要兼任河西節度使和歸義軍使兩個職位, 根本不可能,誰都知道控制河西的歸義軍節度使有多麼可怕。
唐宣宗就曾說,‘關西出將,豈虛也哉!’河西之地, 歷來就是名將輩出,民風彪悍的地方, 不但出將, 還特麼出悍卒。
這個地方,各種羌族、吐蕃、吐谷渾與漢族雜居,互相學習,嗯,就是學習,文化上和物理上的都有。
這就導致河西地區,兵卒戰鬥力非常強悍,現在不強,那是因為沒人能把他們捏合到一起,特別是用大義把他們捏合到一起。
所以中原朝廷雖然看著不關注河西,也無力關注河西,但那是在河西亂成一鍋粥的情況下。
真要出現一個比河西節度使地盤還大一號,統轄瓜沙甘肅涼岷鄯廓蘭河洮十一州的歸義軍節度使,中原朝廷不跳腳才怪。
於是張昭就得現在去求封歸義軍使,而後唐朝廷一定會准許,拿到歸義軍使後,張昭進入涼州, 再去請封河西節度使。
這時候估計後唐已經岌岌可危, 張昭只要選在十二月之前派出使者,就可以說成是唐時請, 晉時封。
並且石敬瑭這貨,連特麼燕雲十六州都能賣,小他十幾歲的耶律德光都能認爹,封一個歸義軍使為河西節度使,估計他是不怎麼在意的。
就算在意不給,張昭立刻就可以跳起來站在大義的角度嗷嗷噴他,諒他臊眉耷眼的石敬瑭也不敢說什麼,你剛登帝位就有涼州前來歸附,還想什麼呢?
走之前,張昭特意召見了河西都僧統龍辯,對的,就是召見。
本來河西都僧統和瓜沙都僧統等僧官,在整個河西都是有特殊地位的。
都僧統的任命,是佛門內部自己推介的,上報給歸義軍節度使就行,並不由節度使任命。
曹議金在的時候,就不能干涉都僧統的任命,甚至當年的張義潮都不行。
但張昭能行,都僧統你幾品僧官啊?能大的過法王?
而且張昭的法王不但是天竺、安西和羌塘認可的法王,河西佛門實際上也認可了的。
他在娑摩若寺加冕的時候瓜沙肅三州的佛門,也是派了首座高僧參與的。
這是張昭擊敗天方教徒,收復安西佛門中心疏勒,重建疏勒大雲寺,以及去天竺護法之後該得的。
哪怕他只有幾千人,佛門護教法王的尊號也實至名歸,沒人敢不服。
所以河西都僧統龍辯對張昭恭敬的很,不恭敬不行,敢扎刺,那你一準心不誠,張昭甚至敢說龍辯習的佛法是假的,把他開除僧籍。
龍辯這個名字,聽著是個漢人,但實際上他是焉耆人。
當年焉耆王龍氏,甚至是安西軍的五姓三王家之一。
不過焉耆被吐蕃人攻陷後,龍氏選擇了屈服,隨後被吐蕃人遷移到了肅州安居。
所以,當龍辯進來後,張昭一點都不奇怪他是一副偏斯基泰人的長相。
兩人寒暄了一會,主要是張昭在回憶當年五姓三王家對於大唐的忠貞,並且讓白從信、薛守禮、裴同遠等人與他見了見禮。
龜茲白、寧遠薛、疏勒裴、焉耆龍加上張昭與于闐李氏的親密關係,大唐興盛時期在安西的五大土著王,就齊活了。
“既然與都僧統都是一家人,那某也就不說兩家話了,咱們都是大唐忠良後代,自當互相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