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新的挑戰(第1/3頁)
章節報錯
“人往往在一定取得一定的成績成就之後便標榜自己是成功人士,認為自己的經驗、方式、方法都是正確的,就在不知不覺間的把自己的東西強加到年輕人頭上,你們看看自己帶教出來的學生吧!要麼就是跟自己一個模樣刻出來的,甚至有的終其一生都活在我們傳授的經驗和方法裡了。”
“想要他們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基本都已經沒有戲了,有道是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實際上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比如說我們初中和高中時期,明明有些人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很高,但其他學科方面就比較差,比如說英語。我相信你們也都遇到過這樣的學生吧!”
“但學校為了應試要求是什麼?是全面發展!這是不是導致了許多謀方面有天賦的學生被扼殺在了一次一次的應試裡考試裡。”
“當然那是在學校,我們這裡是醫院,我們醫院學科一分在分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更高精尖的專科人才嘛!”
“這個大理念我說的沒有錯吧!”
顧老闆的一番話下來,幾乎手術室內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的確,醫院分科不就是為了培養高精專人才嘛!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嘛!這個方向是一點都沒有錯的。
初中、高中、大學同樣是在往專科方面培養,只不過許多人在前面全面發展階段倒比應試考試裡罷了。
當然這是大勢所趨的事情,大環境如此個人很能改變。
而醫院呢!
自然是在專科專項的培養,那麼換個概念。
因材施教就是最正確的選擇了。
往學生的長處方面發掘,揚長避短嘛!這個道理誰還都明白?
但醫院裡的環境真的合適因材施教?
答案也是,不。
醫院的工作太忙了。
上級帶教老師對於天賦不算出眾的學生基本都是處於放羊狀態。
對於天賦好的學員當然也會帶在自己身邊,那麼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必然的。
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幫助學員樹立起自己的行醫風格的少之又少。
大多還是老師教學員學。
這個過程中老師是站在絕對上游的位置上的,那麼他們對學生的影響就很大了。
林然也想過這個問題。
其實最關鍵是還是在學員哪裡。
老師教授的就是他們最擅長的方面,他們已經把自己最寶貴的經驗拿出來了,若你只是一味的接受,不懂得舉一反三,那換在好的老師來也是枉然!
你這也不可能超越你的老師。
就小武打片裡,學生和師傅對打。
往往是老師獲勝!
同樣的道理,你沒有悟出自己的招式,沒有自己創新,沒有屬於自己的絕招,自然幹不過老師傅的嘛!
沒有創新精神的醫學生自然就學成了電腦醫生。
只求瞭解能治病已經足夠了。
不去反思自己所得,不去開拓創新自然不可能成為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