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推拿到話,主要按壓三個穴位,大腸穴,脾土穴和板門穴。每天順時針推揉脾土穴(拇指螺紋面)、大腸穴(自示指端橈側邊緣至虎口成一直線)、板門穴(大魚際隆起處)各200次,可以助消化。

“還要告戒大人要從小培養孩子不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不要僅從口味和喜好選擇食物,更應該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選擇天然、新鮮、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奶類、豆製品、果蔬類、堅果類的食物,少吃油炸、過甜、過鹹的食物。要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的飲料,可以喝蜂蜜水。做到定時進食,避免暴飲暴食、過飢過飽,這樣孩子就不易患病。”

“平時也可以用山楂糕、果丹皮、紅果醬代替零食,還能開胃助消化。也可以在家將雞內金兩個焙乾,研成粉末後與適量的麵粉、鹽水摻和,和成麵糰做一些麵食。”

徐玉瑩說得比較細心,林然也聽到了心裡去。

他現在和張小雅也準備要孩子了,中醫育兒經以後他肯定用得上的!

快下班的時候,兩人去了一趟醫館住院的區。

孩子在吃完山楂粥之後,已經安穩的睡下了。

徐玉瑩般來椅子坐到病床邊上,開始耐心的抓起患兒的小手。

用她剛剛教過方浩的推拿手法給孩子做推拿。

林然看得很真切,中醫手法治療是家傳中醫學者的不傳之密,一般中醫學院裡出來的中醫學者哪裡知道這些小技巧?大概只會診脈看舌,開方用藥吧,

若是真需要推拿針灸什麼,多數都是樣針灸推拿科一推了事!

而中醫針灸推拿科,學院派出來的中醫技師就更加敷衍了。

有點中醫甚至連人體骨骼,穴位,經絡都分不清楚。

更不用說讓他們根據孩子的疾病,來定推拿手法了。

十多分鐘後才結束,徐玉瑩也滿意的站了起來。

她看向了孩子的父母道,“等孩子睡醒應該會第一時間鬧著上廁所,所以今天你們要有人守在病床前,我們醫館有醫生二十四小時值班,你們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按床頭的呼叫器喊醫生和護士。”

孩子的父母忍不住感動的點了點頭,“徐醫生,林醫生,辛苦你們了,大半夜的還讓你們給我們家孩子看病。”

徐玉瑩搖了搖頭,“沒事,我們都是醫生這些都是應該做的。”

告別孩子的家長們,剛剛走出病房,徐玉瑩打了個哈欠,笑道,“林醫生,經歷了中醫的一天,你覺得中醫行醫比外科行醫怎麼樣?”

林然認真的思考了一下,道,“我們外科上班每天思考的都是手術,而中醫呢!思考的多事如此能更好,更方便,更有效的治療好病人的病,這就是本質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