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手術分為兩種。

心臟瓣膜成形術和心臟瓣膜替換術。

心臟瓣膜成形術,在不損害心臟瓣膜自身結構完整性的前提下,透過特殊的切除,修補,矯正,修復等技術,使之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

包括瓣環成形術。

瓣葉修復術。

瓣下結構矯治術。

綜合性修復。

心臟瓣膜形成術為瓣膜病首選手術,它最大限度保留了心臟瓣膜的自然結構,手術後栓塞的機會也很少,術後心臟瓣膜也能得痊癒的可能,也就是達到病發前的生理功能。

而心臟瓣膜替換術,則是病人自身的心臟瓣膜已嚴重損害,無法進行修復時,採取的第二種手術治療方案,就是將病變瓣膜切除,將人工心臟瓣膜植入,用以恢復病變瓣膜處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提高病人生命質量的目的。

當然心臟瓣膜置換術的缺點是十分明顯的。

換機械瓣要終生服抗凝藥,換生物瓣本身壽命有限,可能一兩年就需要更換瓣膜,同時也需要服用抗凝藥,如此正常人正常家庭誰能受得了呢。

而林然他們現在要給病人做的正是心臟瓣膜形成術,瓣膜下結構矯正。

若是用傳統的開胸或者腔鏡或許這臺手術的難度還不會那麼大,風險也不會那麼高。

但他們選擇了最難的微創介入手術。

如此手術的難度呈十倍百倍的增加了。

用導絲操控刀頭切肉,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的。

手術室內只見郝敏整個人流汗像脫水一樣。

整個人臉上通紅。

身為主刀壓力全在她一個人的身上了。

若不是這種手術她在國外有過主刀經驗,估計現在她都頂不住了。

林然同樣緊緊盯著顯示屏,有時候他真恨不得自己上。

他發現指揮手術元比親自上手更加難熬。

手術室外。

三個男人抽了根菸回來,手術室的警示燈依舊亮著,他們那緊張焦慮的心情依舊沒有得到多少緩解。

現場除了張小麗在啜泣之外,其他人都沉默了。

有些時候焦慮到了極致就是沉默。

不是在沉默種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死亡。

……

晚上十一點整。

將心瓣膜下的心瓣膜床矯正完畢,將切除的下來的畸形組織透過導管一一全部吸附而出。

郝敏感覺自己快虛脫了。

讓護士給自己開了一瓶生理鹽水她才有力氣完成最後的手術。

因為手術就是在心臟內部進行,所以也不用擔心出不出血的問題了。

出血組織在術後自然會自己癒合的,而病人年紀還小,癒合能力是比較強的,唯一擔心的就是心機堵塞的問題了,

所以術後患者還需要用抗凝藥物治療。

剩下還有心臟疼痛的問題了。

畢竟是手術肯定是會疼的。

所以術後麻醉藥失效後也要及時用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