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往往只會把自己束縛在角落裡,孤立起來。

這樣又談何發展學術和事業呢!

三院肝外手術室內。

手術程序進入了患者腹腔之後,大佬陳的操作依舊是那麼穩健而老辣。

捐肝者三十歲不到,比較年輕,對手術的耐受力比較大。

就是手術做得稍微粗礦點也無妨的。

但他大佬陳有著自己手術習慣和風格,在手術檯上只要時間允許, 他就放低自己對手術的要求。

老話說得,好習慣千難養,壞習慣三日可成!

也正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足夠的嚴苛,才了他今日的地位吧。

天下醫者千千萬,不嚴於律己,又怎麼可能脫穎而出呢!

親屬捐肝者手術,也可以稱為半肝捐取手術。

也就是說把捐肝一半的肝臟切取出來, 植入受肝者的體內。

從而讓受肝者有肝可用,避免死亡。

而這臺捐肝切取手術在事先設計好的手術方案,取的是肝右葉的上半部分。

也就第七肝段和第八肝段這一部分。

對右肝葉的解剖遊離,從右到左,由外到內,一步步的暴露手術視野。

大佬陳把手術做得很細,生怕對肝臟造成副損傷……

一旁李今夏下他們看得入了迷。

大佬陳的手術風格和林然手術風格相差極大,一個是穩紮穩打,一個是快中求穩,兩者的手術節奏一個慢而穩,一個快而不失穩健。

相同的是兩者都求穩!

但手術的時間是得根據患者身體承受能力來設定的。

也就是說,其實手術的快慢,不是主刀醫生自己能決定。

大佬陳手上,剪刀、手術刀、遊離鉗……交替使用。

彷彿每一樣器械到了他手裡都能運用自如,現在手術檯上的大佬陳無疑已經化身成為武器大師了。

看到這裡就連林然都敬佩不已。

在外科手術臺上,主刀對於器械的掌握程度是可以決定一臺手術的質量的。

大佬陳能把各種器械運用到這種程度,肯定都是長期在手術檯上堅守練就出來的。

這種級別的器械掌握就不是從業沒幾年小醫生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