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看向錢宣,“只要範醫生和劉醫生肯簽名那當然沒有問題。”

籤這個名字可不單單代表著收益,還代表著風險和責任。

所以林然也不能幫劉成濤和範建業做這個決定。

範建業和劉成濤對視了一眼,讓林然白白傳授技術他們也是不敢的。

最終範建業搖了搖頭,道:“林醫生,我說說我的看法!”

“範醫生你說。”

林然邊說話手裡卻不慢,一心二用對主刀醫生來說並不難。

“我覺得吧!大家都不容易,林醫生你主刀要是啥也撈不著也說不過去,大家都是小醫生都需要錢,所以我覺得林醫生你得兩成的績效收入。”

林然笑了笑點頭同意,“我也覺得醫生的付出應該有回報,不然的話醫院不就成了和其他事業單位一樣了?每天拿著固定的工資捧著金飯碗磨洋工。”

想想吧!要是醫院也同其他事業單位一樣。

就拿學校裡的老師來說。

老一輩的人總說,“老師教學生,就像喂小雞,同一把米撒下去,小雞吃不吃得飽,那是小雞自己的事。”

要是把老師換成醫生,那些老人敢這麼說?

同一個醫生,同一種病症,同樣的手術難度,一個做活了,一個乾死了,患者家屬還不得把醫生告到底褲都不剩吶。

同一個班的學生,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為什麼有學得,有人就學不好?

要是按照醫生的標準來要求老師,那絕大多數的老師都得開除了。

而有的老師就會狡辯,說有的學生就是笨,就是不想學。

那醫生要是說,你的病就是怪的,你的身體就是和別人不一樣,你回家吃吃喝喝吧!

那時候你該怎麼想。

做了這麼久的醫生,林然還碰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

那就是,有一個退了休的老師病了進了醫院,負責他的正是當年那個他愛理不理差生,嚇得這位老師瑟瑟發抖連夜轉院。

最悲哀的是老師工資拿得多輕鬆!

週末還有雙休。

醫生活苦?

一個電話就得回醫院。

還要值班,24小時值班是基礎,36小時值班也不稀奇。

所以醫生是最應該應該勞有所得群體,特別是底層的小醫生。

當然那些收紅包,拿患者家屬錢財的不算。

最終林然他們制定了個8:2分成制度,至於錢宣收的患者就是6:2:2分成。

請林然做手術付出兩成手術績效收入,換得學習的機會,他們都覺得不虧。

林然也沒有拒絕,只要他們收患者的積極效能調動起來那都好說。

昨天蹭了一天上級醫師的手術,林然覺得蹭手術也不是個事。

重要還是得自己收診患者,能廣撒網自然再好不過了。

“我在說一個問題啊!我會多術式可不止闌尾,我還會膽囊切除、肝切除、脾切除、骨折復骨手法,有這些適應症你們也一併收了,到時我給也你們分兩成。”

患者進入醫院,肯定是要做檢查的,檢查結果出來以後,接診醫生處理不了的找上級醫師,可林然可不是他們的上級醫師!所以為了患者林然自然要以利誘之。

“嘶。”

林然猛地這麼一說,在場的醫生都到吸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