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化騎在火眼金睛獸上,一手持畫戟,一手持戮魂幡,左突右衝之下,殺的西岐眾將人仰馬翻。

但是西岐的敵軍實在是太多了,哪怕他麾下這五千精銳拼盡全力,一時半刻也難以殺進轅門。

而且在焦急中餘化也在思考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他很久。

那就是沉大夫身為大軍主帥,他明明可以率先獨自離開的。

但是為何所有人都撤到岐山,偏偏大夫留在了轅門之內。

一想到這裡餘化就難以理解。

但是,看到如今他終於明白了,沉大夫沒有離開,乃是體恤士卒,親自為大軍斷後。

身為主將做到如此地步,當真是無人能及。

一開始他暗自守護在岐山附近,原本見到大軍不戰而退,也曾嘲諷過沉大夫不通軍事。

畢竟西岐看起來真的不足為慮,連餘化也是認為張桂芳可以輕而易舉的大破西岐。

姜子牙?那是什麼人,沒有聽說過。

姬發?黃口小兒,豎子而已。

但今日戰爭打到如此,張桂芳,風林竟皆被一無名小將擊敗。

餘化握著手中兵器,心情略有些沉重,還是不曾平靜。

仔細想想,事情似乎並不是如此簡單。

沉大夫身為大軍統帥,哪有可能不通軍事?哪有可能看不清大局?

此刻退兵這才是真正的深謀遠慮,未卜先知啊。

西岐大軍今日的這番趁夜襲營,四處火攻。

若是大軍還囤營在此,定會大敗而歸,十萬人馬不知有多少人能活著回到殷商。

但沉大夫卻早有先見之明,將大軍退去了岐山,行常人所不能行,當嘆是用兵如神的典範。

要知道自己來此乃是身負重任,目的便是為了保護沉大夫的安全,若是不能救其脫離苦海,實在無顏面對太師。

餘化開始緊張,不顧一切的向前衝殺著,手中畫戟瞬間砸出了大片空地,數名敵軍倒飛而出,這一刻他又向著轅門行進不少距離。

但這並沒有讓餘化感到高興,反而眉頭緊皺,因為衝的越往前,身旁的將士就越打越少。

面對人數是他們數倍的周軍,所有人都各自陷入了混戰。

而且戰場之上,火光的燃烈聲,將士的喊殺聲,刀劍的砰撞聲不絕於耳。

他哪怕常年領軍,此刻情形也早已形成不了有效的指揮,亂了,一切都亂成了一鍋粥。

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不知自己深陷何地,眼望四周盡是敵軍。

餘化正感慨間,他突然瞥見了那屹立大纛,這就彷佛是一杆指路的明燈,眼中瞬間迸發出了希望。

因為但凡將帥出戰,身旁一定會豎起帥旗,也便是“大纛”,他是將帥指揮作戰的重要依仗。

在行軍打仗之時,士氣和軍心都非常重要,軍心一旦動搖,那就真的必敗無疑。

戰爭打到混亂時,士兵若是看不到自己的帥旗,心裡慌亂,自然就會以為己方大勢已去,沒有信心再去拼命。

反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帥旗而不見對方的帥旗,就會以為是對方輸定了,信心倍增而殺傷力大增。

說白了就是,大纛立,則軍心匯聚,穩如泰山;大纛倒,則軍心渙散,不堪一擊。

如今沉大夫的帥旗還在,旗幟就是生命,就是軍魂,沉大夫還未倒下。

那吾等也同樣不應放棄。

但如今周軍勢大,到那時沉大夫還會活著嗎?

餘化策馬執戟,大聲的喝喊著,每見到一名商軍將士,都讓大家朝大纛帥旗的方向衝殺過去。

“將士們,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