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次殺青(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宮詞》這部劇是圍繞太平公主一身講述的,所發生的故事大部分也是在她和武則天身上。
所以,其他人都是配角。
比如李弘這個人物,他在這部劇中所有戲份加起來也不過一集多一點,戲份少歸少,但是出彩呀!
特別是死之前的那場戲。
根據史料記載,李弘是隨唐高宗去洛陽,猝死在合璧宮綺雲殿。
唐高宗在《賜諡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更直接提到,李弘自被立為太子後就染上癆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帶病理政,以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
但是根據《新唐書》和《唐會要》的記載,李弘可能被武則天鴆殺的傳言,而且很多人都相信。
他們相信的理由,其一;李弘深得唐高宗寵愛,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後期唐高宗慮及身體不支,有提前禪位給太子之意。但當時的武則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為了其掌權的障礙。
其二;李弘與武則天之間存在矛盾,主要反映在兩件事上…
第一件事發生在咸亨二年,李弘留在長安監國,發現宮中幽禁著兩位異母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倆人因母蕭淑妃獲罪,年齡很大了仍不能出嫁。
李弘懷著悲憫之心奏請唐高宗恩准她們出嫁,卻違背了武則天的旨意,由此失愛於武則天。
第二件事便是太子選妃未能如願。武則天最初選擇的太子妃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但定下婚期後楊氏竟被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姦汙,婚事被破壞,造成了李弘同母後孃家人的宿怨和疏離。
而在《大明宮詞》中,暗示了李弘的死是被武則天鴆殺的,而武則天殺他的原因,只是因為他站錯立場。
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的母親是王皇后和蕭淑妃,而武則天和她們是政敵,李弘請求唐高宗准許她們出嫁,從這裡開始就站在了武則天的對立面。
雖然唐高宗同意他的請求,但是武則天卻惡意的將兩位公主指配給了粗鄙不堪的門衛。
得知這件事後,李弘在武則天生日那天又繼續為兩位公主請求更好的歸宿,還說武則天若能答應的話,王皇后和蕭淑妃天之靈也會感激她的。
他的這種不理智行為不僅讓唐高宗生氣,也徹底激怒了武則天。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這部劇中暗示了李弘性取向有問題,向來端莊持重的他,一生中做得最離經叛道的事就是他與合歡的戀情。
即便在恢宏包容、風氣開放的大唐,一個人與孌童發生戀情也是為正人君子所不齒的事情,更遑論這個人是身份高貴的太子。
這注定了他與合歡的愛,不容於世且不得善終。
然而明知如此,李弘的心卻從未動搖過,他甚至當場明確拒絕了唐高宗為他的指婚。
但是身為太子,大唐未來的皇帝的李弘,怎可執意做出如此令人側目、招人非議的荒唐之事呢?
顯然,這種事情是唐高宗和武則天,乃至朝臣百姓都無法接受和容忍的。
其實當初考慮太子人選時,李弘原本就不被他武則天看好,認為他穩重有餘卻果敢不足,難當大任。
被立為太子後,他的所作所為與父母(尤其是武則天)的期望又不甚相符,有時甚至背道而馳。
那麼,廢掉或者除掉他,不過是遲早的事。
那一日,李弘因修編《叢臺玉覽》的事與武則天發生爭執,本來武則天還想著如果李弘放棄修編這本書,就讓他好好做個親王。
可李弘卻執意要修編這本書,於是武則天一不做二不休,狠下心送走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這段母子倆起爭執的戲前兩天已經拍了,但是後期會被剪掉,最後只剩下李弘一臉落寞的從武則天寢宮走出來,回到宮中沒多久就突然吐血身亡了。
而現在,趙昊只要演完李弘回到寢宮吐血身亡,他就殺青了。
因為昨夜下過一場雨,今天的陽光顯得特別溫暖,北影廠大明宮最深處的太子宮殿中,掛在窗邊的紗簾隨著窗外吹風機的頻率輕盈的飄蕩在空中。
朦朧的太子寢宮中,飾演合歡的劉暢拿著半把素梳子幫著披頭散髮的趙昊梳著頭髮,而趙昊一臉不服輸的拿著髮簪戳著梳妝檯前的碎蠟燭。
鏡頭慢慢移動,掃到兩人面前的銅鏡,劉暢嘗試著開口道:“這兩天您辛苦了,我看,《叢臺玉覽》的事是不是…”
劉暢還沒說完,趙昊便斬釘截鐵的打斷他的話:“不,《叢臺玉覽》是樹天地之正義,匡扶人間真情,這本書的修編絕對不能停,而且還要編得好,還要廣採人間英詞麗句,廣納民間摯意真情。它將是帝國百姓行為之根本,大唐國政之指南。要編好這樣一本書,何錯之有?”
趙昊重重的拍了下梳妝檯,越說越氣憤,聲音也越來越大:“難道就因為我用了長孫候,才要遭此非難,難道大唐的胸襟,就這麼狹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