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王位(第2/2頁)
章節報錯
決定好了當然就得準備開工,倫敦城周圍的森林都比較少,絕大多數都是平原,如果想要砍伐木頭,那就得去西邊最近的白金漢伯爵領,那裡的森林雖然沒有康沃爾的森林那麼多,但好歹也有很多木頭了。
至於石料的開採,直接找一座露天有石頭的地方開採就行了,剩下的城堡建造可以交給海斯泰因和他從拜占庭帶來的建築大師,至於磚頭,當然也是要搞的,畢竟住的人是自己,花費再多點功夫也沒有不嫌多。
至於朗納爾等人目前則住在倫敦原本的城堡裡。倫敦和其他地區都一樣,周圍都是村子,大部分農田都集中在泰晤士河的兩岸,這河流兩岸的土地不僅肥沃,而且很方便灌溉,是糧食產出重要的基地。
當然倫敦周圍也有放牧的平民,雖然放牧的牛羊數量不多,但還是有著勃勃生機。
不久前爆發的戰爭說起來對民眾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主要都是埃塞爾雷德的軍隊,直接搶劫很多村子裡的財務,至於紀律,他們還沒有這個意識到,在他們的思維當中,只要聽上級的命令就啥也沒事。
另外還有那些被強行徵召的農民徵召軍,簡直就是妻離子散啊,啊,該死的貴族。
倫敦周圍沒有城市,唯一在伯爵領地控制的地產便是一座教堂,座在泰晤士河的南岸。
朗納爾沒有對這些教堂動手,儘管這些教堂的牧師已經有人開始逃離朗納爾的統治區域,當然也有大部分人沒有逃,現在朗納爾還沒有統一英格蘭地區,不會去橫生枝節。
另外,倫敦城如今也不能稱之為城,也就是城堡外有許許多多的建築罷了。
建造城堡和城市,用的勞動力都是那些農民徵召軍,當然不是真的讓他們白白的勞動,財大氣粗的朗納爾還是給他們發工資的,也就是像在埃塞克特建造城市那樣,給他們的工錢也挺多的。
至於那些原本被抓獲的貴族,也一一向朗納爾效忠,朗納爾也把他們給放了回去,他們忠誠不忠誠的不知道,但是人家已經效忠了,那就不好再動手了,畢竟以後朗納爾是想著維京人與當地的人進行一個民族融合的,雙方也不宜弄的太僵。
再看看倫敦城的工商業,十分的不發達,就連工匠也被搜刮到其他的地方去了,朗納爾當然得將倫敦的工商業給盤活起來,那首先就得拿下製造業,也就是工匠,現如今朗納爾還沒有正式重新分封費維丁為康沃爾公國,所有可以說康沃爾公國如今還是朗納爾直接統治的直轄領地,當然要一口氣把那些工匠給調過來倫敦,當然也不能太狠鬼,再算上父親海斯泰因從蒙泰居帶來的工匠,那也是一批不少的優秀技術人才了啊。
至於出去劫掠,朗納爾暫時沒有這個想法,如今家大業大了,而且內部還沒有建立完全的統治,外部還有其他地區的威脅,也就是沒有完整的統一整個英格蘭,一旦出去劫掠蟒一波,朗納爾在英格蘭的統治會不會動盪就不好說了。
再說說軍事力量,如今朗納爾手頭上的戰士可不多了,比爾松帶走的一千人維京戰士並沒有重新回到朗納爾的手裡,而是直接帶著前往赫威賽公國地區了。
赫威賽是邊境地區,北方就是麥西亞王國,西邊就是威爾士人的部落,沒錯就是部落,因此也算是兩面都是敵人。
當然一千多人肯定是不夠的,雖然赫威賽四個伯爵領地只有兩個在邊境,但分兵防守也剩不下多少人,因此肯定是要招募士兵的,當然不會是那些農民徵召軍,沒啥太大的作用,與其讓他們當個炮灰,還不如讓他們創造生產力,這是朗納爾和比爾松的共識,至於剩下便是發展領地啦。
而朗納爾如今手頭上的軍事力量也僅僅只有兩千五百多人,這是有些危險的,對付北邊麥西亞的三千多人大軍也許沒有什麼,但面對來自北方約克雅爾哈夫丹的維京人可就不好說了,人家軍隊的人數將近五六千,大部分應該都是有盔甲的,畢竟人家也會搶劫,搶劫了那麼久,這些基本的裝備應該還是有的。
至於肯特地區分封的小貴族,朗納爾並沒有給這些小貴族多少戰士,僅僅只是一名貴族兩名維京戰士,當然這也花了朗納爾兩百多名戰士。
補充兵力是肯定的,但優先會考慮從蒙泰居過來的維京人,要知道過來的人之中,還有很多年級與朗納爾相差不大的年輕維京人,男女人數也有個兩三萬人,隨便抽出部分人來組成軍隊,那也是人數槓槓的,想到就去做,朗納爾直接派遣了埃瑞克前往start替自己招募士兵,當然也有邀請那裡的維京人前往倫敦城定居的意思。
朗納爾並沒有給埃瑞克分封實地貴族,但給埃瑞克分封了一個宮廷男爵,就是有貴族爵位卻沒有封地,另外,這種爵位是無法世襲。
要說埃瑞克沒有功勞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自從海斯泰因讓埃瑞克來到自己身邊,就已經為自己鞍前馬後的處理了很多事情,但正是因為如此,朗納爾才不好授予實封領地給埃瑞克,畢竟授予了領地肯定就是要打理的。
至於奧卡斯兄弟,雖然他們的戲份很少,但是在埃瑞克不在的時候都是他們替朗納爾鞍前馬後的,同樣也是授予了沒有封地的騎士爵位。
這三人可都是海斯泰因交給自己的,更不用說這些都是功臣的後裔,朗納爾怎麼說都不會虧待他們,以後有的是建立功勞的機會。
..........
然而就在埃瑞克前往康沃爾的start時,從北方傳來了一個訊息。
由於埃塞爾雷德率領的原本威塞克斯王國的軍隊撤退之後,麥西亞王國的軍隊和若森布里亞王國的聯軍與約克雅爾的軍隊失去了平衡,局面開始一邊倒的倒向了約克雅爾哈夫丹。
大勢已去的的戰爭形勢讓麥西亞不得不放棄繼續作戰下去,因為繼續作戰下去也不會對形式有什麼改變,不如直接儲存實力,以應對後續的變化。唇亡齒寒的道理麥西亞王國肯定也明白,但也是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