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的聲音從現實世界傳遞了過來。

趙施言的臉頰有些抽搐,但實際上讓臉頰抽搐的不是趙施言,而是趙施言身體裡的另一個人:

“你是把資料給我們了,但是那玩意兒厚得跟一本書似的,誰能看得完啊!也不知道提煉一下重點。”

“哦哦,抱歉抱歉,這是我們的失職。由於哈爾特計劃剛剛啟動沒多久,相關的資料還沒有經過系統性整理,只能請你們暫時將就一下了。”

“行吧行吧,不過話說回來,共用一具身體就一具吧,可為什麼選的偏偏是施言的身體?為什麼不選我的?”

“共用軀體的選擇是根據接收腦與現實世界大腦的同步率高低來自動進行的,同步率越高,軀體被選為共用軀體的機率就越高。”

“現在看來,趙小姐的適應性應該更好一些。”

小桃的聲音自動在二人耳邊響起。額,不對,現在已經是一個人了。

哈爾特計劃就是嘗試將現實世界二人的意識對映到虛擬世界的一個接收腦當中,以此來達到兩人共用一具軀體的作用。

這個計劃的目的有很多,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讓現實世界中的二人能快速地毫無保留地交換想法。

因為在共用虛擬世界軀體的過程中,二人的腦神經記憶都是共享的,不再有絲毫秘密可言。

同時,在醫學和心理學中的認知科學領域,還可以研究兩個意識在相同腦神經結構中的活躍情況,相互影響情況,以及是否會達到人腦承受的極限等等。

對於治療精神分裂患者,甚至未來實現現實世界兩個意識共用一腦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

不要認為沒有人願意這樣做,對於那些深深相愛的伴侶而言,如果自己的另一半不久後將會離開人世,而與此同時又能有一種辦法讓另一半與自己共存,他們會求之不得。

而在計算機領域,對於群體智慧研究的推進又會更上一層樓。

在以往群體智慧的研究過程中,通常用人工神經網路來對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互動過程建立模型進行研究,這種互動過程往往是低效耗時的。

而現在,如果可以做到把這些人的意識一股腦都塞進一個腦袋瓜子裡,是不是就能實現終極意義上的最為高效的群體智慧了呢?

所以哈爾特計劃讓兩個人的意識共用一具軀體僅僅只是個開始,未來說不定會有三個四個,甚至十個百個人共用一具軀體。

這部分研究受到了人工智慧技術部,以及科訊公司智慧感知事業群的高度關注。

如果實驗成功,未來在科研領域帶來的效益將不可估量!

而在已經接受了這次實驗的所有二人組中,效果最好的當屬王冰嬌和孫涵兩姐妹。

她們兩人本來就是關係很好的隊友,又在一起訓練多年,經過這次實驗之後,兩人關係不僅沒有發生裂痕,反而變得更加友愛了。

這從她們在現實世界當中的膩歪程度就能看得出來。

以前王冰嬌總喜歡雙臂圈住孫涵的脖子,整個人掛在孫涵身上,孫涵總是裝作嫌棄的樣子推開她。

而現在,孫涵不僅不推開她了,反而還會貼心地把王冰嬌的腿往自己腰上多盤一盤。

於是,部門員工經常能看到一對人形姐妹羅漢在大家眼前走來走去。

這姐妹倆的變化讓大家目瞪口呆,也成就了沉浸式體驗部在公司裡獨樹一幟的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