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似乎和左相大人心有靈犀,共同做了要保這個將領的決定。”

“任由右相大人怎麼堅持,父皇都要保這位將領的性命。”

項燕聽了,發現這件事中其實是透露出兩個蹊蹺。

一是正如三皇子所說的,按大周慣例,打敗仗砍頭乃是天經地義。

之前那麼多敗仗的將軍都是這麼處理的。

為何這次卻是做出了例外?

李林甫會做出和項國忠相反的政見實屬正常。

項國忠建議要殺的人,李林甫就出來建議不要殺。

這是從來都經常發生的事。

沒什麼奇怪的。

或者說要是李林甫不出來反對那才叫奇怪呢。

但奇怪的是,這麼一個明顯不合理的建議,為何趙隆基卻聽從了?

而第二個蹊蹺的地方是。

項國忠這種只知道斂財的貪官汙吏,只要不給國家添亂就算是做貢獻了。

為何他會跳出來堅持要殺這個將領?

從三皇子的語氣中,項國忠似乎是不惜忤逆趙隆基的意思,都要堅持殺這個將領。

難道是這個將領得罪項國忠了?

但也不應該啊。

項國忠不是軍方的人物,而且大本營遠在巴蜀,跟東北方向的將領會發生什麼矛盾?

如此一想,項燕卻是立馬又發現了第三個蹊蹺的地方。

一個小小的敗軍之將。

如何能同時讓項國忠堅持要殺他的時候,李林甫卻出來堅持要保他?

能同時引發帝國左右兩相為他而針鋒相對。

這事,怎麼想都透露出一股不正常的意味。

項燕被勾起了好奇心,便問三皇子道。

“這個敗仗將領叫什麼名字?是什麼來頭啊?”

然後,三皇子就說出了一個讓項燕在一瞬間,心跳都驟然一停的名字。

“安度山。”

項燕呼吸頓時一窒。

如果說大周這段歷史一定有繞不過去的幾個名字的話。

除了趙隆基,項玉環之外,第三個名字就一定是這個安度山!

因為這個名字,就是日後那個鼎鼎大名的叛亂髮生的主導者。

同時,那也是大周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安度山,本姓康,字軋犖山,營州柳城人,粟特族,是個胡將。”

關於安度山的資訊項燕脫口而出。

而三皇子趙睿也是一愣。

“你竟然也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