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洛陽城東邊不到一個時辰路程的距離上,有一個小村莊。

村內一個老農,提著一截臘肉找到了村裡唯一的一位老秀才的家裡。

今天所為之事,就是給自己的孫子找一位啟蒙老師認字。

先把字認齊了,等再大些才好送去學院讀書。

把書讀好了,以後再考取個功名,那他們家就算是祖墳冒煙,不日就要發達了。

至於為什麼要提一截臘肉。

那是因為老秀才說了,當年孔老夫子周遊列國收徒弟時,學費就是一截臘肉。

他們這些後輩讀書人都算是孔老夫子的徒子徒孫,自然要仿照先賢。

老農也聽不懂,只知道老秀才讓那麼做,他也就那麼做了而已。

“呂先生在家嗎?”

老農到了秀才家,站在門口往裡張望的同時喊了一聲。

裡面很快傳來了回應:

“何人啊?”

得到回應老農便抬腳進了門去。

來到老秀才面前說明來意。

只見老秀才手中拿著一張四四方方的大紙,上面寫滿了字,老秀才正聚精會神地看著。

這也不像是平常所見的讀書人們手中拿的書,老農便有些好奇。

“呂先生,您這是在看什麼啊?”

老秀才眼也不抬,隨意回道:

“今早去洛陽城裡賣木材的小三子給我帶回來的。”

“說是叫什麼……報紙,對,好像是叫這個名。”

老秀才望著望著,不自覺搖起頭,口中嘖嘖稱奇,喃喃自語道:

“不得了,不得了啊!”

老農又是好奇道:

“先生您說什麼?”

老秀才回道:

“我是說這個報紙的內容,十分不得了啊,這上面的文章,即使只是咋看一眼,都能看出篇篇皆是出自大家之手,其中的水平,更是完全達到了科舉的程度。”

“就這麼說吧,其中的文章隨便拿一篇出來,去參加科舉考試,那怎麼也能得個進士!”

老農頓時驚訝:

“如先生所說,這莫非是聖賢之書?”

老秀才頓時不屑:

“狗屁聖賢,還沒達到那個程度。”

“光從內容來說,其中也就只有講解儒家經典這篇文章可稱明珠。”

“其他的嘛,小道而已。”

這個時候老秀才抽出空來看了老農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