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祚,帝都洛京,此刻是一片硝煙,這裡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雖說不算慘烈,但也死了不少人。

朝堂之上,無數朝廷勳貴此刻嚇得瑟瑟發抖,唯有皇帝李麟端坐於龍椅之上,神色雖有些緊張,但卻看不到絲毫的懼怕惶恐之色。

“陛下,青陽王大軍已經攻破帝都,此刻已向皇城而來,快走吧,陛下。”

“是啊!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咱們許昌,管州等地尚還有幾十萬軍隊,只要陛下在,何愁沒有江山光復之日。”

眾大臣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勸李麟棄城逃生。

然而,李麟卻沒有表態,看向一言不發的盧懷陽不緊不慢地問道;“宰輔可也是這般意見。”

盧懷陽見皇帝垂詢,答曰;“臣認為不可,自古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理所應當,豈能畏強敵而惜命,棄宗廟而逃生。”

盧懷陽不愧於為當朝宰輔,每一句話,都總能說到皇帝的心裡去。

他知道皇帝李麟不會離開,但他不知道李麟的依仗是什麼?

聽到盧懷陽的回答,皇帝李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說道;“卿此番話,甚合朕意,朕就在此等著青陽王,看他敢不敢弒君?”

李麟此話過後,階下好多大臣像看二臂一樣看著盧懷陽和他,心裡暗暗誹謗道;“真是兩個二貨,人家不會弒君,人家謀反幹嘛?”

不過,眾臣心裡雖然不滿,但卻無人離開大殿,倒不是說他們有多忠誠,要與皇帝共存亡,而是這殿內佈滿了甲士,他們一旦離開,恐怕還沒走出大門,就沒命了。

且說常宮邊南率大軍從上黨下建州攻洛京,原本應該是困難重重,行軍緩慢,因為他們所走的是三條路線中最為艱難的一條。

但令常宮邊南沒想到的是,他率領大軍到處,盡都開城歸降,一路兵不血刃,大軍就開到了洛京城下,儘管在洛京城遭到了一些抵抗,但是怎架得住他的大軍,僅僅兩個時辰,他便攻破城關,拿下洛京。

“貼出安民榜,傳令各部,不得擾民,違令者斬。”

“雄將軍,隨本帥帶兵包圍皇宮。”

洛京城頭,常宮邊南有條不紊地發號施令。

諸將自然領命而行。

不一會兒,常宮邊南帶領大軍將皇宮圍了個水洩不通。

他令三軍把住各個門戶,吩咐勿使一兵一卒逃脫。自己則是帶著幾百個親軍進入大內。

章德殿中,眾大臣看著常宮邊南率領甲士殺來,皆是膽戰心驚,有甚者更是跪地以待,希望能夠拾回一條性命。

當然也有忠貞之臣,破口大罵常宮邊南乃是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徒,然而常宮邊南卻是不想搭理他們,在他看來,這些不過一群腐儒,只會逞些口舌之利。

殿內唯一沒有表示的,只有皇帝李麟和宰輔盧懷陽。

常宮邊南令甲士將殿內護衛肅清,來到皇帝駕前行禮道;“臣常宮邊南叩見皇帝陛下,甲冑在身,不能依禮參拜,請陛下恕罪。”

見常宮邊南帶甲來拜,李麟也不慌張,端坐於那九龍含珠椅上,道;“卿不必多禮。”隨即又故作不解地問了一句;“卿今日帶甲來此,是謂何故?”

常宮邊南也沒想到,直到此刻,李麟還能如此神情自若。

難道是被嚇傻了嗎?

可看他的樣子也不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