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不做冤種備胎33(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佈告一出,清楓縣掀起了一股養鴨子風。
甚至有那腦子靈活的,在村子裡找了那不住人的破房子跟村長商量了給了幾文錢的租子,搞起了養殖。
顧辛音聽了師爺的彙報,知道這種在村裡搞養殖的人越來越多,就又出了一套科學養殖方法用佈告的形式發了出去,還讓衙役們到一個個村裡普及。
比如用石灰消毒,每天勤掃鴨舍等等,還讓大夫弄了些防疫病的法子發放給這些大批次養鴨子的人家,不願意購買草藥的,縣衙裡出。
在古代條件有限,沒有疫苗,只能靠外物來預防了。
是,做再多也避免不了動物生病,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啥都不幹是不用擔心家禽生病,但一文錢的收入沒有,連窩窩頭都吃不起。
之後,她又陸續弄出了泡麵,因為方便攜帶,特別受遠端的商人歡迎,尤其是水上行走的人,坐船有時候就是一個月,到最後食物儲存不足,就只能吃魚,甚至能吃到吐,但不吃就得餓肚子。
有泡麵,雖然沒有脫乾的蔬菜,但是隻用水一泡就是一碗麵,很方便。
三年後,清楓縣城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縣城,路是水泥路,清河邊還建了一個碼頭,來這邊的人都是為了吃烤鴨和來進鴨絨服的,當然泡麵,也是一大特色,清楓縣在外,有鴨絨襖產地以及泡麵故鄉之稱。
新任的奉州知府趙大人帶著他所管轄的其他縣的縣令來考察好幾次了,讓顧辛音給他們支個招也發展起來。
沒別的,奉州知府因為這兩年往京城獻禮,每次都會有聖旨嘉獎,這種感覺太好了,想想回京述職,可能會再升一升,他的幹勁兒就越發大,所以時不時就帶著幾個下屬官員來取經。
事實證明趙大人這決定是正確的,經過顧辛音的指點,那個縣城也富了起來,成了遠近聞名的製糖基地。
三年前那是一個較為偏僻的縣城,那邊雖然地方挺大,但沒啥特產,唯一就甘蔗生長的特別快。
顧辛音就告知了他們甘蔗製糖的方法,沒有現代機器,靠人工製糖非常麻煩,但做什麼不麻煩,怕麻煩做等天上掉餡餅不麻煩,也別想發展了。
三個月後,那個縣的第一批糖就送到了顧辛音這裡,沒有現代提純技術,這些糖雖然有些發黃,但細細碎碎的糖粒子衝入水中,喝一杯還是很甜的。
別的縣看到這情況,也想富起來,把自己縣城的特點一一列舉,儼然成了發家致富課堂演講,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當然,趙大人也不可能這麼沒臉沒皮,指望著顧辛音一個人把他轄下所有的縣都帶飛,顧辛音實在沒轍的,他們就只能自己研究。
三年過去,趙大人的州府是最富裕的,京中聖上龍心大悅,把太子太優秀,壓得他這老子喘不過來氣的鬱悶都驅散了。
三年過去,趙大人要回京述職,顧辛音也要被調回去。
她走的時候,清楓縣的百姓紛紛來送行,合夥給她送了一把萬民傘,好在有聰明人指導,這把傘上寫的是天下太平,萬民歸心,並不是她的名字。
回到京中,她就把萬民傘交給了聖上,拍了一通馬屁,讓聖上本來不愉的面色好了許多。
覲見了聖上之後,顧辛音就回家了,只等著聖上給她派發新的官職,當然,除非皇上看她不順眼,把她再踢到犄角旮旯裡。
回到家,她娘自是一番噓寒問暖,建安伯是相當能熬,已經癱床上了,顧辛音走時他啥樣,現在還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