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劉皇后的話,大主管有些糾結著想要拒絕,畢竟陛下的命令只說是要帶徐采女回去。

而他入後宮之後,先是去了徐采女的居所,但是沒有找到對方,等到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徐采女,卻先看到齊賢妃和劉皇后在因為徐采女對峙。

要按照大主管所言,這兩位他哪個也招惹不起啊,一個是後宮之主,一個是有權有勢又有青梅竹馬情誼的寵妃,如果可以的話,他只想離這個是非之地遠一點。

可無奈身上有命令,他只能猶豫著前來稟告,果然是被為難了,聽到劉皇后剛才說要跟著一起來的意思,大主管雖然不願意,可是依照他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是沒辦法拒絕。

於是他只能把懇求的目光轉向齊賢妃,盼望著對方能說幾句公道話,畢竟現在這宮中只有齊賢妃的身份和寵幸能夠足夠與對方相抗衡,更別提她們倆還有之前的矛盾。

只是讓大主管沒想到的是,接收到他眼神的齊敏兒非但沒有勸告劉皇后,反而對著她說道:「娘娘所說在理,娘娘身為六宮之主想要去旁聽自然也是無誤的。」

本來正想著齊敏兒如果開口她該如何懟回去的劉皇后聞言眼神都變了,她看著齊敏兒的目光滿是懷疑。

她可不信對方有這麼好心會幫她說話,在她看來齊敏兒可能又有新的算計,畢竟對方就是這樣一個只知道兩面三刀的小人。

同樣的期盼著齊敏兒幫他拒絕的大主管更覺得齊敏兒或許是發癲了,只是這話他不敢說,而下一句又聽到齊敏兒說道:

「娘娘身為後宮之主合該前去旁聽,同樣的臣妾掌管協理六宮之權,自然也有一同聽的資格,既如此,臣妾就與娘娘同去吧。」

於是最後一臉懵懂的大主管帶著這兩位主子,再加上一個徐采女腳步匆匆地前往了崇正宮,而此時的崇正宮當中,新帝剛批完摺子,幾位尚書則在一旁站著,有些面面相覷的彼此對視了一眼。

方才上朝後陛下吩咐他們在此停留片刻,然後也不說有什麼吩咐,他們也不敢打擾,只能這樣靜靜的站著,然後便見對方吩咐自己身邊的公公去召徐采女前來問話,徐采女是誰幾位尚書並不知曉。

可之後新帝又說其中涉及了劉家,特請幾位尚書旁聽,也好提一提意見。

有關於劉家?這幾位大人聞言忙想著告退了,畢竟他們都一貫是人精,自然不肯沾染這些是非,只是他們想躲避,可是新帝哪會允許呢?只見他轉了話題,提到在宮中的三位婕妤。

一聽到家中入宮的女眷,這幾位大人的腳步不由得一頓,然後就在這裡等待著吩咐。

當時三家之中各有女子送入宮中為妃嬪,位分都是正三品婕妤,這在後宮當中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的位置。

只是幾位尚書卻並不如何喜悅,其中的內情是因為這三位婕妤雖然表面上是宮妃,可自從入宮之後卻始終都沒有承寵。

她們俱都在家中為嫡女,雖然不敢稱之為三千寵愛在一身,可也算是他們各自的掌上明珠,奈何入宮之後無寵,門庭頗為冷落,婕妤的名號說著好聽,可無寵,也不過是深宮當中的顧影自憐罷了。

提起這三位小主,幾位大人也是被拿捏住了,他們都並不是如何心狠的人,之前在劉將軍和新帝面前算是左右逢源,可是因為這幾位小主的事情,他們雖然表面上的態度未變,可是暗地裡還是偏向於對方一些。

所以在聽到無端提起的幾位婕妤們,本來想尋找藉口推辭的大人們,又在原地等著,想著一會兒如果那位姓徐的采女到來,他們又該如何做呢?

劉將軍到底勢大,就算暫時被打壓,可是其手段也遠遠不是可以簡單拿捏的。

果然就在沉默當中,只聽見大總管所言「皇

後孃娘駕到、賢妃娘娘駕到,徐采女已在殿外等候著召見」的傳話時,幾位大人忍不住一默。

劉皇后和齊賢妃一同到來,無疑是讓這件事情更加複雜了一些,而三位尚書抬頭觀察了一下新帝,只見對方在聽到齊賢妃的稱呼時,顯原本冷峻的眉目當中微微鬆動,神色也不像剛才那麼清冷,甚至還帶著些許溫情。

果然陛下偏寵賢妃這個訊息並不是傳言,也並不是想借齊賢妃來和劉家打擂臺,而是真正有幾分寵愛的。一想到這一點,那幾位大人的心中也不由的暗暗定了一個主意。

果然在這三位進來依次向新帝行禮之後,新帝轉身從書桌前站起來,親自扶起了齊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