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寇準的政治理想,人情難謝(第1/3頁)
章節報錯
看著潘仁美匆匆前去調兵的背影,寇準暗自哂笑。
一個“陷陣軍”就把潘仁美整急眼了,連私下教訓皇帝的話都說了出來。
這話若在朝堂上說,算是剛直不阿,私下說,就是不知高低了。
若非當今皇帝寬仁,自己高低給他上點眼藥。
只是寇準不知道,他雖然不屑如此,但潘仁美卻早已在皇帝面前,把他詆譭了無數次。
御駕親征說起來好聽,也是出於公心,但動不動就建議皇帝冒險,已經讓皇帝心裡產生了嫌隙。
再加上他被貶襄州之前的霸道行為,皇帝對他的看法可想而知。
都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寇準志向遠大,也有文人的清高,自然秉持這種經典想法。
對於他們來說,國事最好全由賢臣處理,皇帝垂拱而治就好。
因此才行事激進,容易忽略了皇帝的想法。
然而於皇帝來說,“君為輕”什麼的,完全都是屁話。
就算皇帝再寬仁,也很難容忍手中權力減少。
寇準卻不知道皇帝的想法,此次返回朝堂,他依舊雄心不減。
如今掌握了曹斌的經濟之法,他正等著重新掌握朝堂的那一刻,實現自己的抱負......
其實,這種人在朝堂上並不少,富弼、韓琦、章惇,甚至連曹斌也未嘗沒有這種想法。
他不參與變法,只是因為那不是由他主持,不合心意,也沒有足以自保的地位和力量。
不過他的想法並不強烈,若沒有機會,他也樂於退求其次,“獨善其身”......
其實連他自己也不清楚,他這種慾望之所以不太強烈,並不是他不想改變大宋。
而是他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畢竟是掌控一國國事。
他還是有些底線的,若是大宋因他變得更壞,就算能跑到海外富貴一生,他也會有那麼一小點愧疚之心。
......吹牛的時候,怕遭雷劈啊!
“好,遼軍退了!”
正當寇準在腦海裡勾勒以後的國策方略時,皇帝突然狠狠一拍城牆,十分愉悅地叫了起來。
曹斌一通操作,已經讓阿里奇提前把底牌用盡。
現在宋軍兩面夾擊,他頓時遭不住了,只得無奈撤退。
若再蹉跎下去,恐怕會全軍覆沒。
曹斌等人也沒有追擊,師老兵疲,能夠擊退遼軍,就已經算是竭盡全力了。
此一戰,宋軍共動用十三萬人馬,回來的只有六七萬,幾乎折損大半。
見眾將幾乎人人帶傷,皇帝也沒有怪罪,關心道:
“諸卿辛苦了,先回營療傷吧,朕會派去御醫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