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至誠忠心曹相公 遺旨(第1/3頁)
章節報錯
見潘貴妃質疑自己的決定,皇帝有些不高興道:
“朕已經為你父親晉爵,還不知足嗎?大宋還沒有既掌樞密,又掌政事之臣。”
這個世界的大宋,爵位簡化了許多,沒有太多級別,但也沒有氾濫,份量和待遇也變得厚重了許多。
齊國公這種大國封爵已經是外姓大臣的最高爵位,只不過與實權無關。
潘貴妃說的降職,是指皇帝剝奪了潘仁美作為尚書左丞的執政權。
而樞密使做為實職時,只是名頭高點,其實權位與知樞密院事沒有任何區別。
大宋在原則上是實行財、政、軍三權分立,三部長官都可以稱為宰執。
潘仁美作為樞密使,掌握全國軍事,地位只比執政宰相低半級,與副相等同,其實權力並不小。
不過這也怪不得皇帝謹慎。
實在是嗣君年齡太小,等他親政,最少也要十幾二十年,時間太長了。
他既擔心外戚專權,又擔心嗣君沒有可靠的心腹,被外臣輕易廢位,所以才如此精心。
“好了,你暫且退下吧,朕自有安排。”
潘貴妃並不是愚笨之人,也大略讀過一些史書,先前只是生下皇子後,內心產生了一些驕縱。
此時見皇帝臉色不悅,立刻反應過來,心中緊張道:
“臣妾踐越,陛下恕罪。”
她突然想起一個“鉤什麼夫人”的故事,唯恐皇帝突然來個去母留子。
其實大宋細緻的分權制度,讓朝堂比前幾朝安全了許多,加上皇帝本人不是特別狠辣的人,他並沒有生起過這種想法。
看著潘貴妃的背影,皇帝疲憊揉了揉眉心,正要繼續草擬聖旨,突然沉吟了一下,吩咐太監道:
“叫皇城司把最近三月探聽到的訊息給朕找來。”
待皇城司指揮使趕到,皇帝直接道:
“把你認為重要的訊息,都給朕念一遍。”
那指揮使連忙找出一本冊子念道:
“十月初一,端王密會蔡京,半日方出。”
“十月初二,蔡京密會邕王,三日後,邕王之子墜馬......”
皇帝眼神冰冷道:
“曹斌說得果然不錯,蔡京就是端王背後的謀主。”
隨後,那指揮使又唸了王延齡、寇準等人情報。
關於他們的內容是最詳實的,有幾次,甚至連他們的談話都記得清清楚楚。
聽完之後,皇帝直接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