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皇帝似乎想起了什麼,在身前御書案上翻找了片刻,取出幾本奏章翻看了一下,憤怒道:

“怪不得潤州知州連續上奏,只是說些廢話,原來他乃是摩尼教中人。”

“這是在試探朝廷!”

隨後,皇帝憂慮道:

“只是如今無兵可派,當如何是好?”

由於大宋實行強幹弱枝之策,精銳士卒都集中在京城和邊疆,兩浙的常駐禁軍不過幾千人,根本沒有辦法鎮壓大規模造反。

而且經過諸翻大戰,無論西軍還是河北兵馬,都沒有抽調的餘地。

京畿也只剩下五六萬人。

若方臘真的造反,朝廷馬上會陷入十分窘迫的地步。

曹斌早有準備,馬上取出劄子道:

“臣以為可暗中從荊襄調兵,行先緩後急之策......”

這幾天他並沒有閒著,早與屬下商量出了完整的計劃。

計劃是種二郎寫的,修改了三四次,幾乎沒有破綻。

皇帝見曹斌準備這麼充分,也有了信心,遲疑道:

“俊才打算親自前往江南,剿滅叛賊?”

“可這朝廷上......”

見他說到朝廷,曹斌更堅定了躲出去的決心,連忙大義凜然道:

“微臣不才,願意總督此事,為陛下分憂。”

現在朝廷為了太子的事,爭論不休,亂成一片。

若在京城待著,或許還會受到波及,甚至被皇帝和潘仁美逼著站隊。

從司馬光冒頭挑刺就能看出端倪......

現在,連皇帝都不敢說,立一個不知男女的胎兒為太子,何況曹斌?

那又不是他的兒子,他實在沒有為那百分之五十的機率衝鋒陷陣。

若論真心,其實曹斌也認為,過繼皇嗣是最安全的選擇。

但得罪皇帝的事他是不會幹的,也沒有好處。

對他最有利的情況是皇帝繼續活下去,最少活到胎兒出生,那樣的話,端王就不可能登位。

還是江南好啊,既能親手乾死仇人,又能躲開立儲之爭,何樂而不為呢?

或許還能在時空商城裡刷出點保命良藥,給皇帝續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