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地方一個清官也沒有,自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當黑暗高漲的時候,光明就會退散。

有些人是忍耐不住,加入其中,有些人則是不得不隱忍起來,等待機會。

包拯和曹斌要做大事,自然要甄別這些人。

不論是對付常封一黨,還是善後,都需要這些人幫忙。

別看包拯是欽差大臣,又有先斬後奏之權,但在人家的地盤上,也是不能為所欲為的。

況且常封是山東安撫使,掌握一省軍事,要想對付他,就得考慮兵變的問題。

憑曹斌和包拯帶來的一點“親兵”,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名正言順。

包拯作為欽差,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天子......

曹斌和包拯、公孫三人商量了大半夜,待制定完計劃之後,已經是黎明時分。

“既然計劃已定,那曹某就先告辭了。”

“我那裡還有幾十萬貫,暫且可以穩住他們,還望包大人能夠快些準備。”

見曹斌要離開,包拯才開口問道:

“在災民之中挑選青壯,征討梁山賊寇的佈告,忠靖伯打算怎樣與百姓解釋?”

“若是輕易反悔,撤回佈告,恐怕會動搖官府信用。”

曹斌不在意地擺擺手道:

“這事簡單,只說不曾發現如包大人這般面黑者。”

“所以此戰必敗,撤回佈告也就理所當然了......”

包拯聞言,頓時滿頭黑線。

見曹斌快步離開,公孫策搖頭失笑道:

“忠靖伯也並非不學無術之人,還頗有大智若愚之相,只是性格有些跳脫了。”

展昭還在為曹斌調戲包拯的事憤憤不平。

聞言立刻說道:“曹伯爺太過無禮了,又貪玩好色,總歸不是什麼正經人。”

包拯擺了擺手道:“這些都是小節。”

“他有能臣之資,也頗有仁心,但善惡皆在一念之間。”

“可惜他是龐太師之婿,大勢裹脅之下,他的立場終難定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