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嬴政帶著烏禪再次來到于闐王宮。

于闐王已將昨日與他們商討的事情整理成冊,製成了公文。

嬴政看過之後又加上了一條:由於闐國負責從精絕城到西域邊陲,也就是大宛國界的商路安全。

于闐王也知道這本來就是他分內之事,於是命人將這條新增進了條款中。

嬴政拿出傳國玉璽,蓋上了印章。

于闐王的目光順間便被那傳國玉璽所吸引,急問道:“秦王手中的印璽,乃是何物所制?”

嬴政笑著說道:“這玉璽是用和氏璧造的,也就是你們之前送給匈奴的那塊。”

接著,嬴政將當年在陰山圍困頭曼單于,迫使他與大秦簽訂盟約,然後用汗血寶馬與他換了和氏璧的事情大體說了一遍。

于闐王暗自讚歎,怪不得匈奴這次傾巢而出去滅月氏,原來是不想擔負那背信棄義的名聲,由此也可預見,匈奴多多少少對大秦產生了懼怕。

他慨嘆了一聲說道:“之前我派尉遲林去精絕與二位商談,本想以那另一塊和氏璧作為籌碼,如今商路已經穩定,我卻遲遲未將那美玉奉上,真是慚愧。”

說罷,于闐王命貼身的太監總管去取那另一塊和氏璧。

當初,于闐的特使尉遲林的確答應過,要是于闐能開通商路,並從中得以利益,就願意將那方磚形和田玉拱手奉上。

當時嬴政也沒太在意,後來得到了匈奴的那一塊,才知道那和田玉果然精美,怪不得在早先,先祖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與趙國進行交換。

不多時,那太監總管親自雙手捧著一個錦盒走了回來,交到了于闐王的手上。

于闐王小心地開啟錦盒,翻開覆蓋其上的錦緞,無比輕柔地從中捧起一塊碧如春色,潤似水波的方形碧玉。

奇珍異寶嬴政見的多了,但此時也是瞪大了眼睛。

烏禪更是輕撫嬌唇,嘴巴微張,目光蕩動,心潮一陣澎湃。

女子天生愛玉,更何況是高貴的女王!

“這便是方形和氏璧。”于闐王道,“與你這傳國玉璽所用的圓形和氏璧乃是同一塊玉石一剖為二,如今本王願以此作為國禮相贈,以回饋秦王與精絕王贈土添地之恩。”

嬴政心道:這老小子忒也奸猾,之前答應的事情卻一直沒兌現,直到拿出傳國玉璽才提起此事。

他當然沒有故意要和氏璧的意思,也的確不好開口,但拿出傳國玉璽卻是故意為之。

“既然如此,那就卻之不恭了。”嬴政拱手施禮,然後接過了那方形的和氏璧仔細端詳。

果然是好玉!

質感與那傳國玉璽一般無二,色澤更是溫潤中帶著水嫩,滑膩卻不失柔和,如璧潭之底般純淨,似萬丈雲端般綿延。

看了幾眼,嬴政便將其遞給烏禪:“這是你的了。”

烏禪將方形和氏璧捧在手中,仿似拿著這世間最瑰麗的珍寶,眼神始終落在玉石身上,片刻不曾移開。

嬴政看向于闐王,問道:“于闐王可喜歡寶馬良駒?”

“良駒誰能不愛,尤其是我們牧民。”于闐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