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的進展近乎神速,徐庚短暫滯愣後,旋即就反應過來,派一名郎官去知會市舶署署令過來,在叫些吏卒過來辦事。

“大人爽快,甚至爽快的令我頗猝不及防,還請大人耐心等候,清點無誤後,十五萬錢一分不少。”

徐庚不懂買石頭有什麼用,但他的任務就是達成眼前,作何用或許要等他回長安了才能知曉。

很快,署令莫若晦就匆匆帶人而來,瞧見這烏泱泱的五十駕馬車,馬車裡頭滿載著青藍彩石,他高興的合不攏嘴。

跟葉繼忠各報家門後,莫若晦高興道:

“葉大人果真是爽快人,且誠意滿滿!”

“十五萬錢已備好,葉大人也檢查檢查吧!”

鉅款滿載於四駕馬車上,一吊百錢,葉繼忠令人清點了一會兒,一千五百吊,一吊不差。

派人先行將錢運回城內、待城門安全關上,葉繼忠這才放下最後的戒心,對桂州在與靜州通商方面的誠意,徹底放下顧慮。

“葉大人,這榷場已完工有些時日了,若您再無異議,明日便正式啟動、互相開放城門,容百姓於榷場來往,您看如何?”

莫若晦微笑中,以高效的談判措辭禮貌互動。

談判雖然順利,但也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雙方又於細節方面進行談判溝通,定於每日辰初始(8點)、至申正(17點)終,為每日開放榷場的時間段。

榷場之北入口、南入口,本由桂州方面負責北入口的照身、靜州方面負責喃入口之照身,以免有不法之徒入內生亂。

談判後也變為靜州負責照身桂州方面入內者,桂州照身靜州方面入內者,如此以確保兩邊都能安心。

諸多細節商談過後,葉繼忠回到刺史府,連夜起草州治佈告,知會城內百姓知悉榷場詳細,以及可於開放時段出城進入榷場一事。

初時,兩邊都是官府在牽頭,於榷場內互通商事。

漸漸的,兩地百姓也逐漸加入其中,五銖錢小範圍卻大規模湧入靜州城內。

短短半個月時間,榷場就讓桂州城內各種石頭堆積如山。

而靜州城內也漸漸從以物換物狀態,恢復貨幣流通。

城內商肆也在榷場的利好之下,一間間開張。

一時間,繁榮率先於靜州城內瀰漫開來。

徐庚初來桂州的目的,是為了設法進入嶺南境內尋人,自從洛州來到桂州,時已整整五十日。

倒是促成了一樁大好事,而心願之進展仍然為零。

蕭仁昌就像消失了似的,徐庚每日一起身就是到處問詢蕭仁昌何在,結果回答他的都是不知。

徐庚有徐庚的打算——

只有見到蕭仁昌,才能以桂州刺史府的名義,向靜州刺史授桂州通行令。

只要自己能促成使葉繼忠自由出入桂州,葉繼忠也會禮尚往來的授予自己靜州通行令。

如此他才能實現入境嶺南的目的。

就在徐庚於刺史府內急的愁眉不展時,府外終於傳來熟悉的聲音發出的哈哈大笑聲。

他急不可耐的快步走出府邸,還沒來及說道些什麼,就瞧見哈哈大笑的蕭仁昌,竟正坐在某個奇怪的四輪車上。

車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行駛的也如輕鬆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