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叛?”

宇文世宏露出頗顯訝異的神情:

“朕早已派部前往,軍中要務,就不牢皇叔費心了。”

被委婉拒絕,宇文浩當即開腔遊說道:

“你身居宮中,恐不知南疆生叛之後果,不說百姓人心惶惶,擔憂叛亂會蔓延至境內。”

“各地方總管,恐也會起效仿之心。”

“若不徹底平叛,效仿之事,必接二連三。”

“屆時大周又如何繼續安定?”

“只要陛下授兵五萬,再加上我乃宇文氏直系皇親,師出有名,旦一平叛,便形成沉重威懾,使各邊州總管不敢輕易效仿。”

宇文世宏心想,宇文浩要兵,恐是在借討叛名義,行對楊堅取而代之之實。

信不過的人,他決無授兵的可能。

況且他派楊堅前往南疆,早就預料到了楊堅會對陳國不利,畢竟史書寫的清清楚楚,陳國就是楊堅滅的。

而楊堅是反叛還是繼續忠於大周,其實無關緊要,不論如何,楊堅都是滅掉陳國的那顆有力棋子。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他就是那個漁翁。

跟陳國和談在先,所以他現在沒有法理去征戰陳國。

而楊堅一叛變,甚至還拿下了嶺南一帶,這樣一來,陳國被戰火燎燃波及,這就跟周國沒關係了。

總之他要的就是陳國“不得安寧”,而非和平著繼續儲存實力。

等時機合適之下,渡江南下,先拿下江陵一帶,再一路向東端了陳國的國都建康。

楊堅再如何有實力,也擋不住從建康方向如履平地般推過去的浩蕩大軍。

“朕拒絕,不要再跟跟朕非分之想。”

宇文世宏果斷拒絕宇文浩的請求後,直接連皇叔也不叫了,喝消一杯酒,就準備分道揚鑣。

然而宇文浩根本不死心,他繼續遊說道:

“眼下只有宇文氏率部平叛,才能讓百姓安心,讓各邊州總管心起忌憚!”

“陛下你怎麼就不懂呢?”

“朕就是因為懂,才絕對不可能授兵予你的,”宇文世宏意味深長的微笑著:

“你說的倒是沒錯,師出有名了不假,能威懾邊州總管更不假,但是。”

“宇文氏這個名號,你不覺得太正統了麼?”

“泱泱中原,怎麼可以有兩個正統!”

說罷,宇文世宏直接摔杯為號,眨眼間,包廂外衝進來十餘近衛軍,徑直將猝不及防的宇文浩,來了個五花大綁。

“你?你要做甚!”

宇文浩可沒想到宇文世宏竟然會對自己來硬的?

哼哼,當年朕和平處置了你這個大反派,現在竟妄想讓朕給自己再招來你這個大反派?

真以為朕是傻子!

“帶回宮裡,好生伺候,沒有朕的允許,禁止皇叔離開所下榻之宮殿。”

……

次日早朝。

關於彈劾楊芊雪的話音,又是一波波來襲。

幸好楊芊雪不在,不然心理承受能力再強的人,恐也撐不住這麼大規模的連日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