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令,不接受齊兵投誠。”

“但你若能保證訊息不傳到齊廷耳朵裡,百姓可以先行秘密過去。”

“這需要你們樂陵郡郡守配合。”

“要麼保密,要麼自己想辦法瞞過齊廷,不然引發的後果,會落在別的地方的百姓身上。”

“據悉朝中有安民三令,即,以賑濟令之規定,為流民發放照身牙牌、賑濟錢一千、以及均田,取消一切賦租。”

“以鼓勵令鼓勵農戶開荒,荒田之所得歸墾荒者所有,可以種糧食,也可以去司農署申領雞鴨羊牛兔等等的幼崽,在荒地上養。”

“其他的我忘了,反正都安民的政令。”

盛凱滿臉都是興高采烈的紅光,雙眼都在發光的聽萬繼源平靜的娓娓道來。

萬繼源都習慣了安民三令,但對齊國百姓來說,這簡直就像從苦難之獄,一躍到了天上人間。

“果然跟我聽說的差不多,還發錢,太好了,周國現在的米價漲了嗎?肉也能買到?幼崽要錢嗎?不會養怎麼辦?”

“逃戶也能按安民三令安頓嗎?”

萬繼源心裡有點不開心的,這趟過來,交換的人質還給齊國了,但他要找的人卻沒法立刻帶回去。

怎麼想怎麼虧,便無精打采的回應了一通盛凱的絮叨式疑問。

“對了,黃河沿岸的州郡已經接收了太多新民,別的沒有什麼強制的,就一個。”

“均的田是在官府指定的地方,樂安郡我估計早就沒有名額了,要是樂陵郡的百姓過去,應該會更往南安排,往西南也說不準。”

“戶籍在哪,新家和田就在哪,但如果想待在樂安郡,沒有農戶名額之下,就只能領工籍或商籍。”

“徭役和兵役也已經廢除了,所以工籍可以務工謀生,月奉也不少,一個月至少也有兩千三千吧。”

……

接下來的短短三天時間裡,每當夜幕降臨,黃河北岸就像下餃子似的,隱藏在黑暗中的周國大船一靠岸,岸上的樂陵百姓就蜂擁著擠上船去。

只能守在樂陵郡、不能一起過去的盛凱,滿臉都是苦笑和無奈。

萬繼源這次的心軟,算是虧大了——

不僅同意接收了樂陵一萬餘戶百姓,還給樂陵郡郡守,送去了一批小米。

不然守在空城的樂陵府兵,就要餓死在對岸。

……

桂州刺史府內,楊堅一邊喝茶,一邊聽桂州刺史蕭仁昌彙報他所知的情況:

“桂州共有在籍戶數三萬兩千戶,人少地大但山多,適宜耕種的地少,但山林裡倒是有不少果樹和野菜,當地人主要以稻米為主食,吃的菜就是山林裡的山貨。”

“司農寺開設在桂州的司農署,也沒取得多大的進展,畢竟才兩年嘛,許多山林裡種的果樹,兩年也只能說是幼苗而已,還得再等個三四年,才能看到結果。”

一聽蕭仁昌說的都是民事,楊堅聽了幾耳朵就抬手打住:

“誒,我是想聽聽邊境的事兒,甚至陳國那邊有什麼動靜,這些都是你們文官的事兒,跟我這個行軍武官沒什麼關係。”

“哦哦哦,”蕭仁昌連連點頭後,就立刻說道:

“異動都挺遠的,年初時,聽聞陳國的江陵一帶有割據反叛的情況,至於具體如何……”

“只知割據江陵的是姓蕭,下官只是恰好跟此人同姓而已,與陳國的蕭氏沒什麼關係。”

“蕭氏以江陵為據點,自立了梁國,陳國無意武力討伐,一直在談判。”

“倒也打過幾次,估計是因為陳國沒打出結果,才選擇談判勸降的吧。”

“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