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儉與唐邕的關係並不算很親密,畢竟唐邕自弱冠起,便憑著其父唐靈芝是為齊國三公,恩蔭起家入仕。

後兜兜轉轉的,漸漸成了行軍統帥,唐儉自幼便是阿孃和乳孃一手帶大。

齊國自幼主上位、陸令萱逐漸把持大權後,不僅地方漸生混亂,連鄴城也頻發作奸犯科者。

唐儉的乳孃其實是其母段氏的胞姐,稱姨母亦可,只是自幼叫慣了乳孃,便改不掉了。

唐邕潦草一聲“鄴城又不受大周律制約”,便結束了這個話題。

……

楊爽在宮裡靜養病情,不知為何,自突厥回來以後,他的身子可謂愈發孱弱。

蕭氏倒是痊癒的極快,在大夫的療養下,幾日功夫就痊癒了,只是心病及屠城陰影揮之不去,夜裡總是會做噩夢。

念及楊爽的救命之恩,蕭氏漸漸成了楊爽的身邊人,每日別無旁事,就是照料他的飲食起居以及吃藥。

“奇怪了,你都好了,我卻久久不愈,莫不成是大夫開錯了藥?”

這日,楊爽在蕭氏的伺候下,艱難嚥下又苦又臭的草藥後,忍不住的抱怨了一聲。

“大夫可是陛下親自找來的,定不會出錯,好生療養,遲早會好的。”

蕭氏也漸漸敢說話了,即便對皇室宮廷心存忌憚,為了替楊爽奔波,倒也敢在宮裡來回遊走的。

宇文世宏來幾乎每日都會來看他一趟,他心裡對楊爽的情況很瞭解,只是從沒打算跟楊爽明說——

他現年十七,他的命數,早已註定在二十五歲結束。

不是戰死在沙場,而是病逝。

宇文世宏也沒想到,這個病居然早就染上了,連大夫都束手無策,只能用現有的略微有用方子,讓他保持病況不惡化。

在這年間,亂世英雄奇多,只是不為後世所關注罷。

楊爽也算其中一個英傑,令中原人聞風喪膽的突厥蠻夷,他大破過至少兩次。

這也是宇文世宏重用他統領北征軍的原因之一。

結果果然沒讓宇文世宏失望,突厥蠻夷被打的龜縮於漠北,短時間內絕不敢再南下染指中原。

只可惜他看不到中原大一統,就英年早逝。

宇文世宏之所以頻頻過來,是想改變這令人遺憾的一點。

可惜宇文世宏不是醫生,不知道楊爽究竟染的是什麼病,找遍了天底下有名望的大夫,都瞧不出什麼所以然。

唐邕攜著獨子和髮妻前來時,這才驚異得知楊爽回長安這麼久了,臉色仍是一片病白。

反倒朔州蕭氏早就痊癒了。

“唐阿兄,許久不見,可還安好?”楊爽中氣虛弱的微笑跟唐邕打招呼。

唐邕哪還有心思說客套話,更也忘了給楊爽介紹自己的髮妻和獨子,只急急關切楊爽到底什麼情況:

“北征至今,一年又半載,你這……”

楊爽內心早就覺得奇怪了,一年半了都沒能治好的病,恐怕這輩子都治不好了。

而宇文世宏貴為大周皇帝,天天過來看他,他怎麼可能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嚴重性。

“陛下可是親自找大夫來給我看病,還天天來看我,如此精心照料之下,再頑之疾,亦有攻克之日,叫唐阿兄擔憂了。”

唐邕蠕動著無聲的嘴唇,一頓罵罵咧咧,都什麼時候了還說這些沒用的廢話。

很快,他就想起自己在齊國履職軍中時,曾於滄州的樂陵郡,聽聞過被當地稱為東海徐氏的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