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位於長城中段以北,想以最短的直線距離越過長城,需要先跋涉過數十里之寬的乾涸沙漠到達懷朔。

爾後再跋涉過一片荒原,縱跨黃河渡河後。

再翻越陰山山脈的大青山、烏拉山。

最後再攀過長城,設法向東,分別奔赴指定州城。

楊爽為彌補自己導致的重大過錯,執意要隨行。

楊堅心知自己理虧,儘管無比擔憂,但他實在是難以開口阻攔。

又是艱苦的七日翻山越嶺,這期間許多時候,連馬都騎不了,只能牽著馬艱難步行。

因為馬蹄細小,無法在沙漠中奔跑,踩在沙漠上就會陷下去,這段無法繞開的沙漠,人簡直比馬還累。

況且這支北征軍,自正月以來,已經奔波於行軍作戰路上三個半月了。

身體的疲憊不是睡一天好覺能緩過來的,況且高原反應、乾旱氣候等等導致的水土不服,讓每一位將士都疲憊不堪。

“大家收好自己手上的耳朵哈!”

“待我等班師回京!我定向陛下親自懇請!一隻耳朵多嘉賞些!”

“陛下定會同意的!”

“有的嘉賞,於京中購置宅邸、娶妻生子!頓頓吃肉!”

唐邕不希望大軍計程車氣持續顯得疲憊、低落,時不時的擠出豪邁微笑,對大軍說些鼓勵的話。

將士其實能察覺那些變化。

比如軍糧變成了小米,這意味著要麼是精米不夠吃了,要麼就意味著陛下覺得伙食太好沒必要。

不過唐邕想到了大軍於疲於奔命中可能會心起異心,所以時不時會跟將士們閒聊般講一講京中或地方的情況。

終於沿著長城的石道,走完武川向東那數百里路後,四周幾乎全是平坦的荒原,荒原上已經開始生長草了。

想於如此平坦的地帶潛入齊國,難度實在是……

北征軍於此駐紮,就地短暫休憩一日。

將士休憩的同時,唐邕還要統領一眾副將、都尉,甚至伍長,制定打散之後的作戰方案。

畢竟打散之後,旦一出手,就將單槍匹馬遭遇大軍圍堵,相當於有去無回。

因此唐邕制定的方案,以令將士自我保命為主,萬一遇到突厥主力,再以事先制定好的方案,執行遲阻戰略。

唐邕以伍為單位,其中兩人配備火銃,其餘三人只能赤手空拳、佯裝平民百姓,兩兩配合、一攻一戒備,伍長負責傳令是攻是守。

這一夜過後,次日天一亮,大軍就如就地遣散了一般,各自設法尋布衣做偽裝、設法潛入指定城池。

這一散,大軍就再也無法受行軍統帥的統領,哪怕是跑了,也徹底管不了了。

只能依靠這一路而來時,刻意向將士們傳達的周國的好,作為無形的抓手,儘量勾起將士們的忠周之心。

楊爽也在大部各自散去之後,隨意加入了一伍,他正要隨伍一道前去執行軍令,唐邕經過這些時日以來,與楊爽並肩奮戰時對他的瞭解,自然預判了楊爽現在的決定。

因此在他離開營地前,唐邕及時留住了他,並遞給他一支火銃。

“敢不敢直接走長城,直達兗州以北的張北郡?”

“若是遇到了突厥主力,那就打光彈丸就跑!”

聞聲,楊爽看著唐邕那一如往常的坦然笑臉,也露出的笑容,並點點頭。

……

燕州城內,淒厲的慘叫聲此起彼伏。

守城的齊國城門侯,得知突厥大軍已至時,當即將城門大開,隨後匆匆集合全數守城軍,從燕州南門快步撤離。

燕州就這麼容許突厥蠻夷,光明正大的手持鐵刀,氣勢洶洶又無比囂張的大步邁入城內。

而齊國朝中,為了方便突厥能透過百無禁忌收穫更多,訊息並未告知城內百姓,以免百姓得知訊息後,攜家帶眷的逃離、留下一座會觸怒父國的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