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重詞器韻試帖詩,蘇聖欽點甲律賦(第1/4頁)
章節報錯
范進趴在桌子上休息了半個時辰後,在腦海中構思出了一首五言六韻的試帖詩後,信誓旦旦的交卷。
“這麼快?”
楊禮安看著范進從小憩到爬起來不過片刻的時間,就提筆寫好了一首五言六韻的詩?
“器字韻腳是i,這個可不好寫啊?”
“而且,沒有才氣浮現紙上,難道說這首詩連出縣的才氣都沒有?”
在楊禮安的心中,范進做出的那首相思可是傳天下之姿,雖然不知道為何是出縣,但是天地異象已經證明了這首詩的品級。
而後又創造出楷書,按理說,范進今天怎麼著,也應該寫出一首才氣出縣的詩才對。
當然,楊禮安覺得范進可以寫出縣詩詞,不是因為出縣詩詞是大白菜。
相反,出縣的詩詞已經能夠入地方的縣誌了,在鄉里的祠堂,哪怕是出縣的詩詞都要被供起來,供後世瞻仰。
范進交卷的時候,三位主考官還是一時間覺得范進太快了,有些不妥。
雖然已經經歷了昨天的半個時辰請聖言填空交卷,但是請聖言還能死記硬背去記錄。
可這律賦和詩詞,就是正兒八經的文學功底,范進也這麼快?
律賦三位主考官是看過了的,但是試帖詩還沒有。
張知縣接過范進的試卷,和其餘兩位主考官一併看了起來。
“《器》
天地有正氣,日月生光儀。
君子秉至誠,不為世俗迷。
大器非無用,良工不自材。
一朝成偉器,千載仰高臺。
玉匣藏龍劍,金盤貯鳳胎。
何當凌絕頂,俯視海天開。”
“好一個何當凌絕頂,俯視海天開!”
“立意深長,可為勸學詩!”
“唉,器字重了,這個偉器若是改成棟樑,是不是更好?”
三個主考官小聲的探討著,張知縣直接點出了范進這首五言六韻詩的缺點,也是最要命的地方。
詞可以重,只要朗朗上口,沒有忌諱,是不會影響一首詩的吟誦。
相反,有些詩詞在同一句中,還會刻意用疊詞來達到朗朗上口的效果。
但是為什麼說是試帖詩,就是因為侷限性。
范進的這首詩,之所以沒有才氣躍然紙上,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重詞了。
楊禮安看著范進的試帖詩,也沒想到范進會犯這種錯誤,如此有勸學之意的詩詞,居然就因為重詞毀了?
范進剛一出考場的門,在院子裡的楊禮安就叫住了范進。
“學生范進見過楊尚書。”
“范進,你那首試帖詩,重詞了,你知道嗎?”
楊禮安沒有拐彎抹角,直接點出了范進的問題。
范進自然是知道,當時他也準備改。
說實話,棟樑在立意上雖然沒有偉器遠大寬宏,但是卻更貼合實際,表達了范進為國效力,國之棟樑的意願。
而且還解決重詞的忌諱,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但是范進的心裡,還是有反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