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巡遊(第1/5頁)
章節報錯
朱夫拉大區,阿拉蓋執政區,阿拉蓋城。
在馬丁內斯的帶領下,以撒參觀了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火器工廠。
這個年頭,火器製造還處於手工階段,效率低下。
隨著大筆資金的流入,城外的幾個礦脈活了過來,開始擴招人手,開發新的礦道。
城西的硝田正在進行初期的準備,人馬糞尿堆至其間,臭不可聞。預計明年可以收穫第一批硝石。
目前,火器工廠的主要原材料還是含硝量較低的硝土,由各個執政區統一收繳,轉運到阿拉蓋城。
按照以撒和馬丁內斯的規劃,整個火器工廠下屬三個次級工坊。
分別是火藥工坊,製造工坊和原材料工坊。
原材料工坊負責冶煉,他們會將城外礦脈開採出來的金屬礦石燒製成金屬,將源源不斷的材料供應給製造工坊。
火藥工坊主要負責硝田的管理與火藥的製造。
製造工坊負責將原材料工坊提供的金屬材料加工形成完整的火槍和火炮。
製造工坊現在擁有二十餘名工人,一天可以生產五把火門槍。
至於火炮,現在的條件還無法生產,必須等待城外銅礦的進一步開採。
爐火熊熊,工人們將鐵水澆鑄到泥膜上,形成槍管的雛形。
這一步最為艱險,稍有不慎,就會使得槍管出現裂紋或是漏洞。
這樣的槍管不能要,否則極易炸膛。
第一步的澆鑄完成後,技工們會對槍管做出氣密檢測,合格的槍管將進行後續的加工。
包括加裝火門,鑿出藥池,箍緊鐵環,安裝木質槍身等步驟。
這是比較常規的火門槍製造方式,從上個世紀一直使用到這個世紀。
那時的火門槍結構還很原始,只是一根一端封閉,並在上方開有火門的青銅管或鍛鐵管。
15世紀初,火門槍的火門移到了槍管側面,並出現了帶有保護蓋的藥池,這一設計被一直沿用到後來的火繩槍上。
帶有尾銎的槍管插在手持的木柄上,沒有尾銎的槍管則用鐵環緊箍在木託上。射擊時射手需一手握木柄,一手用燒紅的金屬絲或火繩點火,無法瞄準。
因為這些火槍和早期的輕型火炮區別不大,所以又有別名“手炮”。
和同時代的中國式火門槍不同,歐洲火門槍管前部常帶有一個鉤狀結構,在使用中起到支撐作用。
在守城時,射手可以把槍鉤在城牆上,讓射擊更加穩定。甚至還可以鉤在弩手使用的大盾牌上,構成野戰中的簡單工事。
“殿下,這是我畢生研究的火器圖紙,請您過目。”
馬丁內斯抱著厚厚一大摞羊皮卷,重重放在桌上。
以撒看看馬丁內斯,再三確認他沒有故意刁難。
這玩意兒我也看不懂啊!
以撒翻翻這些複雜的圖紙,上面堆滿了各種符號和數字,讓人眼花繚亂。
他突然有些頹喪。
作為一個穿越者,自己顯然是不合格的。
高爐鍊鐵法,不會。
製造槍支火炮,不會。
合成化肥,不會。
鍛造高強度鋼,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