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翻異別勘(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不僅是張斐在北宋的第一場官司,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場官司。
他沒有什麼上庭經驗,在實習崗位上他也是幹一些跑腿的活,以及財物計算。
但是這反而給他來優勢。
因為他還沒有形成一種程序正義的固定思維。
而他在研讀古代律法時,知道古代法制思想,追求的是結果正義,而不是程序正義。
什麼結果正義?
簡單來說,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故此在堂上,他花了更多的篇幅將方大田塑造成一個惡人,而在韋阿大這邊,則是大打同情牌。
而不是從司法程式上找漏洞。
從圍觀群眾的反應來看,顯然,他是非常成功的。
後世法官可以判一個人人唾罵的結果。
但是當今官員,尤其是那些正直的官員,可是不敢這麼判。
因為他們更多是追求結果正義。
當然,一切也必須基於律法條例,只不過打官司的側重點不一樣。
“多謝張三哥,多謝張三哥!”
“張三哥對俺們兄弟的大恩大德,俺們兄弟一定記在心中,將來張三哥若需幫助,俺們絕不二話。”
......
出得府衙,韋家兄弟便是痛哭流涕的感謝張斐為他們討回公道。
張斐卻是一本正經地問道:“此話當真?”
韋氏兄弟先是一愣,那韋阿二突然拍著胸脯道:“張三哥儘管吩咐。”
張斐遲疑少許,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只不過我需要二位再幫我做一回證人,我還有一個官司要打。”
韋阿二道:“啥官司?”
“就是關於阿雲的官司。”
張斐道:“我與你們說過,阿雲對我有救命之恩,我必須要報答她。”
韋阿二不免看向大哥,這令他有些糾結,畢竟那女人也是仇人啊!
韋阿大愣得半響,默默地點了下頭,答應了下來。
經過方才那場論辯,他倒也不是非常記恨阿雲。
正當這時,那劉海突然走了過來,道:“張三,我們知州有事找你。”
張斐笑道:“真是巧了,我也有事要與知州談。”
他又向韋氏兄弟道:“你們先回旅舍,待我回來,我們再詳談。”
言罷,他便與劉海返回官衙。
.....
“小民張三,見過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