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真正的儒法之爭(第1/3頁)
章節報錯
司馬光有些慌。
老夫就只是讓你小子來講講訟學,你這扯得有些遠,訟學跟昏君有半毛錢關係嗎?
而王安石也有些慌。
你小子將法家之法從法律中剝離出來,將來我的很多新法,豈不是師出無名,甚至被伱的法制之法給拿捏到死。
反倒是趙頊聽得興致盎然,與那些學生一樣,是在認真聽講,過得一會兒,他才發現周邊許多大臣都悄咪咪地看來,不禁也看了眼他們,很小聲地問道:“你們認為他是諷刺在朕嗎?”
那些大臣趕緊搖頭否認,這特麼誰敢說啊!
可他們心裡卻都在嘀咕,是不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話是有質疑皇權的嫌疑,你就由著他這麼說下去?
這些大臣心裡惶恐不安,但那些學生個個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到底未有體驗過文字獄的威力,這有什麼不能說得,已經完全投入到與張斐的辯論之中。
上官均就直接問道:“昏君貪官與法制之法有何關係?”
“當然有關係,而且非常密切,讓我們先來梳理一下。”
張斐來到木板前面,一邊在上面寫著“法家之法”,一邊言道:“我方才已經說明,法家之法,是君主、大臣統治、治理國家的方法。”
然後又在下面寫到法制之法,言道:“而法制之法,是一種捍衛個人權益的廣泛共識。而當二者利益相觸碰時,在昏君、貪官手裡,往往就是法家之法贏,你們想想看,他們是不是肆無忌憚地去破壞法制之法?更直白來說,就是隨意侵佔他人的正當權益。而在明君賢臣手中,往往就是法制之法贏。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蔡卞道:“道理雖是如此,但這也只能說明因人而異。”
張斐笑著點點頭:“不錯,就是因人而異。那麼再看看法制之法的定義,捍衛個人正當權益的共識,就此理而言,這都已經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卻要因人而異,你說是法家之法大,還是法制之法大?”
司馬光、王安石等人皆是稍稍點頭。
他們不是贊成張斐這話,而是理解張斐所言。
法制之法是客觀存在的,因人而異,無論對錯好壞,都是純粹的主觀。
就足以證明,主觀是凌駕於客觀。
也就是說,法家之法事大於法制之法。
蔡卞皺眉道:“依你此言,法家中所提倡的法不阿貴,繩不撓曲,不就是在推崇你的法制之法嗎?”
張斐道:“這句話本身是沒錯得,但如果放到法家思想中,那就是錯上加錯,變本加厲。”
“這是為何?”蔡卞好奇道。
張斐道:“你得看得這句話動機是什麼,刀是可以殺人的兇器,也可以是殺豬的理財工具。法家的法不阿貴,繩不撓曲,不是讓大家去捍衛個人的正當權益,在法家中就沒有這個思想。
法家的意思是,讓大家都遵從我制定的規矩,更直白的說,就是所有人都是我的奴隸,我怎麼說,你們就這麼做。在秦法中,如這種規定比比皆是。”
蔡卞又沉思不語。
這問題好像是越問越複雜了。
葉祖恰突然開口問道:“依你之言,是不是隻要遵從法制之法,便可治理好天下。”
張斐笑道:“聽你這語氣,好像這很簡單似得。”
葉祖恰納悶道:“這並不複雜。”
其餘人也紛紛點頭。
這聽著是很簡單啊!
遵守法制之法,這能有多難啊!
張斐問道:“若官家有錯誤的言行,你敢勸阻嗎?”
大家不免又看向趙頊,卻見趙頊在認真思索,根本沒有注意他們。
只能說,這小皇帝胸襟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