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TMD信仰和愛好。

在這一期新聞報釋出不久,東京十八社中的六社,就立刻轉向足球聯賽。

有一說一。

這六社在蹴鞠比賽中,其實常年墊底,看不到出頭之日。

因為這蹴鞠比賽是純技巧運動,天賦要求極高,但也非常單一,在比賽中,運氣成分佔比是很低的,導致齊雲社是常年壟斷第一。

不像足球那樣,有極大爆冷的機率,而對於天賦的要求,也是比較廣泛的,跑得快、靈活、腳下功夫,這些天賦都可以在足球場上發光發熱。

受眾是要大得多。

而且話說回來,陪太子讀書,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這常年墊底的六社,每年所得利潤,是非常有限的,近乎於施捨。

而不像足球聯賽,即便是墊底,也能夠拿到豐厚的利潤。

首先,聯賽會根據你的名次,拿出部分錢給你補貼,其次,你每踢一場比賽,輸了也能拿走百分之二十門票錢,贏者拿百分之五十,剩餘三十上交聯賽。

補貼不少,但贏了更多。

就還是要激勵他們變強。

然而,除這六社之外,還有很多蹴鞠社也在考慮轉型。

畢竟宋朝是商業社會,蹴鞠社背後也是有老闆的,人家也是為了賺錢,如今看來,顯然是足球那邊獎勵更豐厚。

他們唯一猶豫的原因,也僅僅在於,蹴鞠比賽存在許久,比較穩定,足球比賽才只比過一場,究竟能否長久下去,這是個問題。

但這令蹴鞠社聯盟,感到極大的恐慌。

蹴鞠社是可以轉型的,但是他們是轉不了了,要是蹴鞠社都轉去足球聯賽,那他們就徹底完了呀!

但是這些人可也不是傻子,蹴鞠社每年的獎金,可都是依靠他們的去拉的。

他們主動散播蹴鞠要完,以及張斐陰謀消滅蹴鞠的言論。

不得不說,這一招非常好使,此番言論立刻引發了廣大的爭論,畢竟這蹴鞠可是北宋第一運動。

而且,廣大計程車大夫群體,充斥著大量的蹴鞠愛好者,讓他們去踢足球,不死也得殘廢,關鍵對方又是張三。

雖然如今革新派和保守派在爭奪張三。

但那只是限於政治爭鬥,並不代表階級問題和商業競爭。

於是許多士大夫紛紛表示籌資支助蹴鞠聯盟。

這使得許多蹴鞠社又改變主意,畢竟玩蹴鞠這麼多年,這裡是舒適區,跑到足球那邊去,充滿著不確定性。

張斐對此沒有任何回應,他認為這不需要回應,他也沒有想過消滅蹴鞠,關鍵還是在於觀眾喜歡看什麼比賽。

而且他目前要忙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足球聯賽都還得往後稍稍。

今日張斐與大宋慈善基金的主要捐贈人來到外城城西的活字作坊。

「這麼大!」

「這裡看著像似一個莊園,不像似作坊。」

「這麼大的作坊,可還真是第一回見。」

「三郎,你這作坊到底有多大?」

......

張斐笑道:「也不是很大,佔地才五畝,共有十個大院,七座爐灶。」

這古代的作坊,都是基於家庭模式,也就是一個個院子,哪怕是商業作坊,還是維持著家庭的生產模式,正版書鋪就是如此,張斐對此並沒有做到什麼改變,非得去弄一個大廠房,因為這裡面涉及到許多衛生、火情隱患的問題

就還是以院子為單位,來劃分生產區域。

其實這作坊都不是他來設計的,而是白班和洪中兩位老師傅根據活字的製作模式設計的。

此時已經開始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