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迴歸主旋律(第1/4頁)
章節報錯
塵埃落地。
趙頊金口一張,佃戶修法一事基本上就算是塵埃落地。
之前大家所擔心的,還就是趙頊的態度。
如果只是許遵口嗨,那大多數人都不會放在心上,但是在這個時機,這話就非常敏感。
到底是不是趙頊讓許遵這麼說的?
這才是關鍵。
大家那麼鬧,那麼叫喚,其實也就是希望引趙頊出來表個態。
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千呼萬喚沒有將趙頊會喚出來,一張小報,將趙頊給勾引出來。
而趙頊的態度,也很明確,朝廷是不會這麼幹的。
大家就都放心了。
他們哪裡想得到,這裡面其實藏著兩個三角關係。
張斐、許遵、司馬光一個三角。
張斐、許遵、趙頊又是一個三角。
司馬光圖的是,這條律例頒佈,不會引起太多阻礙。
而趙頊圖的就是這一張小報,也就是未來的輿論權。
因為趙頊也從那場官司發現,這輿論權是多麼的重要。
佃戶一事,所引發的民怨,其實就是輿論主導。
不錯,朝廷是不乾淨,但地主也絕非是白蓮花,但當時朝廷是處於極其不利的情況,地主明明不仁,卻能佔得輿論優勢。
在京城,是可以透過一場官司給扭轉過來。
但在地方上呢?
大臣的嘴就是皇帝的嘴,大臣的眼睛就是皇帝的眼睛。
這令趙頊感覺有種被束縛感覺。
而宋朝又沒有培養東廠、西廠的土壤,因為唐末宦官之亂,使得宋朝皇帝對宦官就非常防備,以及宋朝祖宗之法,也註定宦官是很難專權的,哪怕是大太監童貫,其實也就那樣,當時真正權傾朝野,玩弄權術的是宰相蔡京,這老頭才是六賊之首,也從未說哪個宦官可以凌駕於宰相之上。
這導致趙頊認為自己得在民間有專門的喉舌,為自己發聲,不能完全依靠大臣,當然,也沒有想過去依靠宦官。
張斐提供的小報戰略,是很好滿足了趙頊的野心。
然而,就沒有人想得到,這一套流程下來,為得竟是小報的誕生。
在會議結束之後,他們是倍感驚喜,他們認為是小報引發轟動,才引來皇帝的,才有這場會議。
這小報只是神來之筆。
關鍵還是司馬光運籌帷幄,出奇制勝。
大臣們對著司馬光又是一頓彩虹屁。
文章寫得太好了。
這一篇文章,就解決大家所憂,能不好嗎?
司馬光這保守派的掌門人,反而因此變得更加牢固。
司馬光也沒有察覺到趙頊與張斐之間的默契,因為他現在也有些心虛,這裡面是有貓膩的。
他很想翻過這一頁,於是他回到審刑院立刻召開會議,繼續商議修改佃戶律例一事,並且希望速戰速決。
他認為這麼一鬧,時機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