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換做平時,許遵只是在審刑院這麼一說,都沒上廷議,可能大家最多也就是諷刺許遵幾句,不自量力,就如同以往一樣。

但這個時機,這一番話,是足以引起軒然大波的。

因為沒有人知道,這是不是一場連續劇。

在那場官司中,皇帝的態度,令他們都非常擔心。

大家都在猜,皇帝是不是打算真的這麼做?

亦或者說,這是一種試探。

而為什麼宋朝文風盛行,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老趙家給予文人諸多優厚待遇,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無生計之憂。

要是將這個給收回,這真的是要顛覆整個制度。

關鍵那些武將也不接受,趙老大杯酒釋兵權,那酒杯裡面裝的可不是酒,而是黃金、美女,雖說宋朝重文輕武,但武將是很有錢的,在待遇上其實並不文人差,只是說地位不高。

這小報出來後,整個汴京立刻就是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就連韓琦、富弼都被驚動了。

政事堂。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韓琦很是不滿地向司馬光質問道。

不管你初衷如何,你這麼弄,天下一定會亂,這文官武將都不答應,這怎麼玩的下去。

司馬光一臉鬱悶地解釋道:「這真的就是一個誤會,當時我們就只是在討論,該如何消除那些大地主對此法修訂的擔憂,許仲途真的就是隨口提了一句,劉郎中他們都可以作證。」

富弼問道:「那這小報又是怎麼回事?」

司馬光道:「我現在也在調查此事。」

一旁的王安石哼道:「定是有人想借機對付許仲途,甚至可能是想報復張三。那場官司是我要去告的,張三不過是受僱爭訟,欺負人家張三,算什麼君子。」

司馬光聽著就來氣,「你就別在這裡瞎湊熱鬧。」

韓琦頭疼地瞧了眼王安石,又向司馬光道:「你得趕緊查清楚此事。」

司馬光點點頭。

.......

剛剛送走呂公著的開封府,又沒有迎來新得主人,而如今外面是流言蜚語滿天飛,這門口的衙差們,都覺得有些忐忑。

這絕對是多事之秋。

「你們說張三會不會來?」

「這大不可能,他不能跑咱們這裡,幫判大理寺事鳴冤,這不是笑話麼?」

差哥們是話音未落,就見一個年輕人是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往這邊跑來。

「張三?」

一個差哥驚叫一聲。

只見張斐直奔登聞鼓而去。

四個衙差一擁而上,將他們給擒住。

「放開我。放開我。你們阻止百姓擊鼓鳴遠,是徇私枉法,小心我連你們一塊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