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大危機(第1/4頁)
章節報錯
“阻止薛向?”
張斐有些懵,他對於這方面,還真不是很瞭解,但是他認為,東南出問題,也不是什麼意外,要不出問題才是奇蹟,於是道:“王學士,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誤會。新政肯定是要經過調整的,因為在執行的過程中,不可能說一點紕漏都不出,有人告狀,也是正常現象。”
他說得比較委婉,其實就是暗示王安石,人家不一定是針對薛向,肯定是真有問題。
“此事絕不會有錯的。”
王安石非常自通道:“尋常百姓,不可能悄無聲息地從江南西路抵達徐州,這裡面一定有不少人在暗中支援,他們的目的,也一定是要對付薛向。
當初我舉薦薛向出任發運使,就遭到很多人阻止,他們怎麼可能允許薛向出任三司使。”
這方面的事,張斐還真不是很懂。
但其實這一回宰相職位變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朝廷格局,已經漸漸形成,而變法的趨勢,也漸漸變得清晰,各方勢力暗中籌備著。
然而,三司使一職,對於各方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王安石是志在必得。
在他看來,司法大權幾乎是被保守派控制著,他是在裡面只有張斐這一根獨苗,而且還是半臥底那種,那麼財政大權他是志在必得。
最初呂公著能夠擔任三司使,也是他舉薦上去的,可哪裡知道呂公著從開封府上位之後,就直接偏向保守派。
王安石對此是非常不爽。
除此之外,還有陳昇之,也是如此,在樞密院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樞密院今年輪換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保守派而言,制置二府條例司已經控制住司農寺和太府寺兩大財政機構,如果再掌控三司的話,幾乎所有財政大權,都在被他控制著,關鍵薛向的人品,是儒家大臣都不喜歡的,他們都將薛向視作那種典型的真小人,讓薛向出任三司使,更是所有保守派都不想見到的。
張斐也懶得去問明白,這種事,也很難問得明白,因為主觀意願太過強烈,直接問道:“不知王學士希望我怎麼做?”
王安石道:“無論如何,都要保住薛向,且不能影響薛向在明年出任三司使。”
言下之意,在此案中,必須要給薛向一個非常正面的結果。
張斐訕訕道:“王學士,這這恐怕是有些難度,如果薛向殺人放火的話,那.那我也保不住他啊!”
王安石道:“這你且放心,薛向個人是絕無任何問題的,只是有人惡意造謠誣衊他,他們肯定是拿執行方面的一些問題,來攻擊薛向,攻擊新政。
正如你所言,任何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肯定會出一些問題,只要加以改正就行,但那些人期望借題發揮,攻擊政敵。”
張斐稍稍點頭,“具體怎麼做,還得等我先了解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才能夠下最終決斷。但如果只是政策執行方面的問題,那我一定會保住薛向,同時維護好新政,絕不會讓他們得逞的。”
王安石稍顯詫異地瞧了眼張斐,似乎沒有想到張斐會答應的如此果斷,但旋即又面露微笑,“我果然沒有信錯你,之前官家還想打發會原地審理,但我心想,還不如放在京城,讓你來審。”
“多謝王學士信任。”張斐拱手一禮,又是信誓旦旦道:“也請王學士放心,對於新政,從始至終,我都是非常支援的,我也相信唯有貫徹好王學士的新政,才能夠使得國家變得強盛,他們針對新政的詭計是不會得逞的。”
王安石非常滿意地點點頭。
確實。
從頭到尾,張斐都在支援新法,雖說有時候會勸說王安石小修小改,但總體來說,張斐都在捍衛著新法,未有讓保守派的人得逞,即便是小修小改,也沒有脫離王安石的目的,就是充實國庫,財政還是往好的方面在走。
在得到張斐保證後,王安石是心滿意足地離開。
那邊許遵在應酬完前來道謝的賓客後,就趕了過來,詢問是怎麼回事,王安石突然上門,這肯定是出了什麼事。
張斐將此事如實告知。
許遵聽罷,撫須道:“雖然老夫也是非常支援新政的,但你答應的未免太過著急,那邊的事,那邊的人,你尚不清楚,萬一其中有不為人知的原因,你到時如何護著王介甫?”
目前什麼都不清楚,你就給人保證,顯得有些不成熟,這也令許遵感到有些疑惑,張斐在抉擇方面,還是比較老練,不大可能會放這種低階錯誤。
張斐解釋道:“因為我沒得選,我必須要保住新政,現在說的話,反而能夠更贏得王學士的信任,到時在審理的時候,若遇到一些問題,也更能夠說服王學士接受我的條件,去完善新法條例。”
許遵好奇道:“你為何沒得選?”
張斐道:“如果沒有新政,誰還會稀罕公檢法,包括司馬學士身邊的劉侍郎、齊庭長,等等,他們內心其實並不支援公檢法,只是無奈為之。”
許遵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公檢法在朝中,只是贏得部分官員內心的認同,許多官員,還是打算利用公檢法來對付王安石。
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他們無法掌控公檢法,簡單來說,上得皇庭,就不是他們說了算,這令他們始終心有疑慮,並非是真心實意地去認同公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