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義薄雲天”(第1/5頁)
章節報錯
關於這場高階別的會議,其實是趙頊和張斐事先就竄通好的,其目的就是要稍稍修改王安石當初定下的戰略方針。
王安石的戰略方針,其實就是用外事來推動內政進行改革。
正是因為我們常年受到欺負,我們才應該發憤圖強,富國強兵。
那麼倒推的話,富國強兵的目的,就是為了開疆擴土,故此王安石必須要積極籌備對西夏的戰爭。
如果不走這一步,大家就會很迷茫,我們幹這些活到底是為什麼?
當然,這指的就只是西夏,不包括遼國在內。
自太宗兵敗以後,到目前為止,宋朝從上至下,對於遼國就只有一個戰略,就是和平戰略。
儘量維持友好。
韓琦給趙頊的建議,儘量維持兩國友好,然後加強防備。
言下之意,維持友好是符合我們的利益,但是也得防止對方來打你。
而整件事中,態度最為強硬的是文彥博,但他的意思是,你不能寄望於遼國不打你,只有當伱擁有足夠的實力,他才不會打你。
故此,他認為不應該拆除防禦工事,還應該加強。但他的潛在意思,不是要跟遼國撕破臉,而是用實力來止戰。
其實他跟韓琦的理念是相同的,只不過韓琦姿態要更加柔和,而他是比較強硬的。
而在歷史上,趙頊跟王安石的戰略其實是高度相似,哪怕後來王安石離開朝堂,趙頊也是繼續沿著王安石的戰略在走,只不過最後還是輸了。
但是由於張斐的出現,以及公檢法的成功,使得趙頊更偏向張斐的戰略方針。
就是將內政和外事分開來算,不再進行繫結。
雖然主修內政的目的,還是為求開疆擴土,但二者不再具有因果關係,開疆擴土,只不過是改革變法其中一個目的,那就沒有必要拿著拓邊成功,來給予改革變法的合法性。
這場會議的目的,就是趙頊要借張斐,來宣佈以內政為主的戰略。
但君臣二人,只是用書信來溝通,趙頊並沒有事先單獨與張斐見面,然後再進行這場會議,原本是應該這麼做的。
只是由於一些不利於張斐的輿論,趙頊為求能夠服眾,是第一時間就召開這場會議。
因為先前很多例子,這外交大臣和皇帝都有私下勾當,如果趙頊先單獨見張斐,那又會引發很多人猜忌。
不過君臣二人肯定是要單獨見面,談談這次的外交過程。
在第二日,趙頊就派人去秘密宣張斐入宮。
而李豹也早在馬車上等候。
“現在外面的情況怎麼樣?”
上得馬車,張斐便向李豹問道。
“非常不妙。”
李豹搖搖頭,如實道:“上回的倉庫稅,三郎真是將人都給得罪了,故此這回他們也都是落井下石,不斷在坊間製造輿論,抨擊三郎你,軟弱無能,賣國求榮。
關鍵三郎你身在太原青樓的訊息,已經被證實,再加上以前一些出使官員的懦弱之舉,導致百姓都相信他們的指責。
這得趕緊想辦法解決,否則的話,勢必會影響到三郎的仕途。”
張斐點點頭道:“我已經有應對之策。”
李豹忙問道:“三郎打算如何應對?”
張斐道:“你密切關注一人。”
“誰?”
“曹棟棟。”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