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輿論先行(第1/5頁)
章節報錯
這天若要亡你,那你也只能接受。
其實應對天災,唯一得辦法,那就是盡人事,聽天命,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很快,王安石就寫好一篇文章,然後在正版書鋪的新聞報上刊登。
大致內容就是,這天災是自然現象,任誰都不可避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增強自我抵禦天災的能力。
那麼經過改革變法的朝廷,是擁有更強抵禦天災的能力,他王安石也將此番天災視為對新政一次考驗。
並且,讓百姓安心,朝廷很快就會出臺相關政策,以求救助更多人,避免百姓受到饑荒。
此報一出,這牛鬼蛇神就全部冒出來。
在很多人看來,王安石是在挑釁老天。
任店。
“考驗!”
一箇中年男人放下報紙來,冷冷笑道:“既然王相公渴望考驗,那咱們何不助其一臂之力。”
此人名叫劉屏,正是第一批免役法的受害者,當時可是花了數千貫才脫身,活了幾十年,是頭回吃了這麼大的虧,心裡可是一直都記著的。
他身邊一個同樣身著綢緞的中年人道:“劉兄,我看咱們還是小心一點微妙,至少也得看看上面是怎麼個說法。”
劉屏笑道:“你難道沒有發現嗎?如今糧價飛漲,糧鋪的糧食還少了許多,那些糧鋪後面是誰,你難道還不清楚嗎?”
對面一人道:“咱也不是要搞事,災情之下,尋常農夫,也會盡量屯糧食,市面上糧食少,價格上漲,乃是合情合理的事,要是不準漲價的話,那咱就不賣,這又不違法,公檢法不是要捍衛個人權益嗎?這可是咱們的正當權益啊!”
劉屏冷冷道:“這回咱們不但得將那些罰金給賺回來,還得報仇雪恨。”
不容易啊!
真是不容易啊!
這些地主最近幾年真是受盡“磨難”,家裡多藏一文錢,都覺得心慌,終於,讓他們逮著這個機會。
而且,這其實是他們地主慣用的伎倆。
平時捱上兩棍子,他們很快就會將頭縮回去,然後躲在下面,猥瑣發育,逮著機會,他們就能夠一擊致命。
其實許多王朝中期想要改革,只要遇到天災,多半都是以失敗告終。
因為民間財富到底握在地主手裡,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皇帝作為天底下最大的地主,往往也不願意拿錢出來,權衡之下,皇帝就只能跟地主同流合汙,大家都儲存實力。
這就是真相。
富府。
“這個王介甫,真是唯恐天下不亂啊,如今遇到天災,他不但不心懷畏懼,甚至還敢出言挑釁,真是豈有此理。”
文彥博將新聞報往桌上一拍,怒氣衝衝道。
“這文章我也看過了。”富弼也是惱羞成怒“難不成他已經狂妄到認為自己能夠與老天抗衡,這真是無可救藥啊。”
文彥博又道:“可惜官家信他那一套,不過到時若天災不斷,且看他王介甫如何收場。”
之前許多人藉此奏請皇帝收回改制,當然是出於政治目的,因為他們知道,皇帝要回三省六部,其主要目的,就是親自處理朝政,掌控大權,而這將會削弱士大夫的權力,打破皇權與相權的平衡。
但話又說回來,無論富弼,還是文彥博,亦或者其他人,都還是非常相信這天理迴圈。
就事論事,如果打破這個迴圈,整個儒家思想都將灰飛煙滅。
而之前他們沒有明言反對皇帝官制改革,那是因為他們也拿不出足夠的理由,到底趙頊是打著精簡官吏的旗幟。
如今老天爺都已經給予明示,他們當然會站出來,反對皇帝官制改革。
原本他們還未有想到王介甫,因為在他們看來,王介甫其實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制置二府條例司都給廢除了。
可不曾想,王安石又跳出來。
那就必須一塊收拾。
王安石的三不足,對於儒家思想的影響真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