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版本答案(第1/6頁)
章節報錯
經過何寧的一番作證,趙頊臉上的神情,漸漸變得有些凝重。
這與王安石此時的心態不一樣,王安石還是穩坐釣魚臺,一點也不慌,正如何寧所言,到底這基本盤沒有亂,朝廷也從中獲益,損失幾個商人而已,這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老子就是對著那些奸商去的,他們要不損失,誰損失,只能說——活JB該。
但是趙頊心裡還有他與張斐的計劃,也就是那個龐大的商稅計劃。
其實目前一直都在執行中,河中府稅收為何增加迅猛,全都是商稅,農稅能夠增加的餘地很少。
而趙頊之所以採納這個計劃,恰恰也是因為這農業是國家的基本盤,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不管是兼併制度,還是佃農制度,朝廷都只是小修小改,還特麼得哄著,但問題在於目前這農業稅,又是很難收上來,即便是在有稅務司的情況下。
因為稅務司也只是收特權之外的稅,打擊的是那些偷稅漏稅,但冗官造成的特權,也是巨大的,而且潛力是有限的。
而且,這些特權十有八九,都是集中在農業上面,只有少部分,是將一些鹽鐵販賣權賜給一些皇親國戚當做恩賞。
但那只是極少數的。
故此要將目光轉移到商稅上面,透過商稅去將那些特權人士的稅,給收上來,大地主的糧食到底得販賣出去,就可以從這裡將稅收上來。
而東南六路是商業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這地區的商稅在整個計劃中是非常重要的。
這要將商人都給乾死了,這哪裡來的商稅啊。
出師未捷身先死啊!
趙頊內心開始變得糾結。
均輸法相比起這個宏大的計劃,又顯得有些渺小。
司馬光、富弼他們早就想到這種情況,官府親自下場做買賣,就是不給商人活路,而這也是這場聽證會的目的所在。
這何寧下去之後,張斐又傳召回京覆命的荊湖南路轉運副使孫崇文。
“孫副使,請問荊湖南路是否存在錢荒一事?”
“有。”
孫崇文點點頭道:“並且正變得日益嚴重。”
說到錢荒,王安石不禁沉眉思索起來,這個倒是他沒有預料到的,但他也不認為這是什麼大問題,相比較起均輸法的優勢,算不得什麼。
張斐又問道:“你可有證據證明這一點?”
孫崇文道:“這兩年荊湖南路的稅收賬目,無論是夏稅,還是商稅,多半都是以絲綢、茶葉、糧食代繳,而原因就在於,當地的錢幣匱乏。”
張斐道:“那你可有將此事彙報給朝廷。”
孫崇文點點頭道:“是有的,但是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
說罷,他又趕緊為朝廷解釋道:“原因也在於,這兩年荊湖南路是風調雨順,雖然是出現錢荒,但百姓還是能夠拿著絲綢去以物易物,同時當地官府也做出調整,允許百姓用糧食、絲綢交稅,這問題倒不是很嚴重。”
畢竟這是公開場合,得顧忌朝廷的顏面。
問題是有,但並不嚴重。
王安石點點頭,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這錢荒也不是第一回鬧,到時可以投一些錢去,這問題好解決。
張斐問道:“孫副使認為,這是否是均輸法所導致的。”
孫崇文點點頭道:“是的。原因也正如那些商人所言,由於均輸法的條例和原則,導致發運司更喜歡從荊湖路、福建路收一些輕貨,也就是絲綢、茶葉、錢幣,再花錢去江淮等地購買糧食,如此一來,是能夠為朝廷節省不少運費的。但是也勢必會導致當地出現錢荒的情況。”
張斐問道:“那你認為,均輸法到底是為朝廷獲得利益,還是令朝廷損失了利益?”
“這我不知道。”
孫崇文跟何寧一樣,非常果斷地搖搖頭。
張斐也沒有勉強,又問道:“關於荊湖地區的商稅呢?”
孫崇文遲疑了下,道:“商稅倒是降低不少。”